复制

wàng ㄨㄤˋ

卷十二亡部共11画
说文解字

卷十二

亡部

11画

U+671B

巫放切

望

望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巫放切頁碼424頁,第5

異體望

望出亡在外,望其還也。从兦,朢省聲。

附注徐灝注箋:「竊謂望、朢實本一字。《玉篇》有􀒌字,蓋即古瞻望之望,从𡈼,亡聲。𡈼者,跂而望之之義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四反切聞誑反頁碼1011頁,第5行,第2

望岀亡在外,望其還也。從亡,朢省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朢音望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巫放切古音第十部頁碼2535頁,第1許惟賢1101頁,第9

望出亡在外。望其還也。

段注還者,復也。本義。引申之爲令聞令望之望。

从亡。朢省聲。

段注按望以朢爲聲。朢以望爲義。其爲二字較然也。而今多亂之。巫放切。十部。亦平聲。

白话解释

望,对外出流亡的亲人,期望他们返回家乡。字形采用“亡”作边旁,用有所省略的“朢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「望」字甲骨文作人站在土堆上,眼睛直立(即「臣」字)眺看遠方的樣子。金文又增加「月」旁,表示遠眺的對象是月亮。戰國文字、隸書中還保留從「臣」的古體寫法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有的金文將「臣」旁改成「亡」聲來表示音讀。「人」旁與「土」旁結合成「?」字,「亡」、「月」、「?」三個偏旁組合起來即是「望」字。此寫法從金文到楷書皆一脈相傳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望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39頁,第3字
2陳昌治本第1075頁,第5字
3黃侃手批第803頁
4說文校箋第560頁,第11字
5說文考正第503頁,第6字
6說文今釋第1859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3123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6253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687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334頁,第8字
11標注說文第538頁,第2字
12說文注箋第4428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2408頁【補遺】第17877頁
14通訓定聲第3659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104頁【崇文】第4413頁
16說文句讀第1829頁
17說文新證第655頁,第2字
18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1009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177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