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ㄌㄧˋ

卷六木部共6画
说文解字

卷六

木部

6画

U+6738

盧則切

朸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上反切盧則切頁碼186頁,第8

朸木之理也。从木力聲。平原有朸縣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以形聲包會意也。『阞』下曰『地理』;『朸』下曰『木理』;『泐』下云『水理』,皆从力。力者,筋也,人身之理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一反切郎忒反頁碼465頁,第4行,第1

朸木之理也。從木力聲。平原有朸縣。

鍇注臣鍇按:石之理,解爲泐,與此義同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上反切盧則切古音第一部頁碼1007頁,第1許惟賢444頁,第2

朸木之理也。

段注《考工記》曰:陽木稹理而堅。陰木疏理而柔。《毛詩傳》曰:析薪必隨其理。《毛詩》如矢斯棘。《韓詩》棘作朸。毛曰:棘,棱廉也。韓曰:朸,隅也。學者皆不解。及觀抑詩維德之隅。毛曰:隅,廉也。箋申之云:如宮室之制。內有繩直。則外有廉隅然後知《斯干》詩謂如矢之正直,而外有廉隅也。韓朸爲正字。毛棘爲假借字。如矢之直,則得其理而廉隅整飭矣。毛,韓辭異而意一也。

從木。力聲。

段注以形聲包會意也。阞下曰《地理》。朸下曰木理。泐下云水理。皆從力。力者,筋也。人身之理也。盧則切。一部。

平原有朸縣。

段注見《地理志》。

朸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67頁,第5字
2陳昌治本第474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368頁
4說文校箋第234頁,第10字
5說文考正第229頁,第20字
6說文今釋第809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1420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3093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187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145頁,第10字
11標注說文第233頁,第10字
12說文注箋第1869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5942頁【補遺】第16880頁
14通訓定聲第881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486頁【崇文】第1941頁
16說文句讀第736頁
17古字詁林第五冊,第856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575頁,第5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