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xìng ㄒㄧㄥˋ

卷六木部共7画
说文解字

卷六

木部

7画

U+674F

何梗切

杏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上反切何梗切頁碼179頁,第12

杏果也。从木,可省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一反切根猛反頁碼442頁,第7行,第3

杏果也。從木,可省聲。

鍇注臣鍇按:今㫄紐,可、𥉁爲紐,𥉁,苦曠反,近杏。古之聲韻爲疎,多此類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上反切何梗切古音第十部頁碼955頁,第2許惟賢421頁,第5

杏杏果也。

段注《内則》。桃李梅杏。

从木。向省聲。

段注向各本作可。誤。今正。莕以杏爲聲。亦作䓷。從行聲。則知杏莕字古皆在十部也。今何梗切。《六書故》云:唐本曰从木从口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本从可省聲,段改从[向]省聲,皆不可解。

舊本作「可省聲」,亦通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、篆文、楷書字形皆從木、從口。「木」為樹,引申可指果實;「口」為嘴,用以言語飲食。木、口相合,表示可食用的果木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
杏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54頁,第11字
2陳昌治本第454頁,第8字
3黃侃手批第356頁
4說文校箋第224頁,第1字
5說文考正第221頁,第11字
6說文今釋第773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351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2976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130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139頁,第11字
11標注說文第222頁,第11字
12說文注箋第1781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5723頁【補遺】第16844頁
14通訓定聲第3562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463頁【崇文】第1849頁
16說文句讀第700頁
17章授筆記第235頁,第6字
18古字詁林第五冊,第742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557頁,第8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