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mǒu ㄇㄡˇ

卷六木部共9画
说文解字

卷六

木部

9画

U+67D0

莫厚切

某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上反切莫厚切頁碼184頁,第16

某酸果也。从木从𤮺。闕。

槑古文某从口。

附注徐灝注箋:「『某』即今酸果『梅』字。因假借為『誰某』,而為借義所專,遂假『梅』為之。古文「槑」或省作『呆』,皆從木,象形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一反切莫厚反頁碼457頁,第5行,第2

槑酸果。從甘,闕。

鍇注臣鍇按:《尚書》:「唯爾元孫某。」《禮記》曰:「孝王某某者,未定之位宅也。」酸果,故從木,甘非聲,葢亦果之酸甘也。許愼不聞於師,故闕之也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457頁,第7行,第1

古文某從口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上反切莫厚切古音第一部頁碼990頁,第4許惟賢437頁,第4

槑酸果也。

段注此是今梅子正字。說見梅下。

從木甘。闕。

段注此闕謂義訓酸而形從甘,不得其解也。玉裁謂。甘者,酸之母也。几食甘多易作酸味。水土合而生木之驗也。莫厚切。古音在一部。

古文某。從口。

段注從口者,甘之省也。㒳之者,皃其酢醶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「从甘,闕」,酸者何以从某?故闕義。按:甘从口(甘),一,食其物也。故从甘。[某]即今梅子。(《說文》:「塞口曰𤯁,甘,口也。字从甘。)

从甘闕。酸者何以从某?故闕義,按:甘从口(甘),一,食其物也,故从甘,⑴酸果也。从木、甘,甘變从口,梅木也,《說文》「可食」二字誤。⑵○照錄二說,均不甚了。

白话解释

某,酸果。字形采用“木、甘”会义。

字形解说

金文從木、從甘,戰國楚系文字則「甘」作「口」,而秦系文字仍從甘,為篆文、楷書所本。「甘」為口中含物,義與「口」近,故可相通。《說文》收古文「」,乃「」之重形,蓋或本之於從木口之「」。在六書中「」屬於異文會意,「」則屬於同文會意。

某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63頁,第12字
2陳昌治本第468頁,第8字
3黃侃手批第365頁
4說文校箋第231頁,第4字
5說文考正第227頁,第12字
6說文今釋第798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1401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3063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169頁,第4字
10說文標整第143頁,第24字
11標注說文第230頁,第7字
12說文注箋第1840頁,第4字
13說文詁林第5864頁【補遺】第16869頁
14通訓定聲第802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481頁【崇文】第1921頁
16說文句讀第724頁
17章授筆記第240頁,第8字
18古字詁林第五冊,第814頁,第4字
19古字釋要第569頁,第7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