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fán ㄈㄢˊ

卷三𠬜部共15画
说文解字

卷三

𠬜部

15画

U+6A0A

附袁切

𤕩

樊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上反切附袁切頁碼80頁,第14

𤕩

異體

𤕩鷙不行也。从𠬜从棥,棥亦聲。

附注段玉裁改「鷙」為「騺」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五反切復喧反頁碼223頁,第5行,第2

𤕩鷙不行也。從𠬜,棥亦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鷙猶縶也,鷹隼之屬,見籠不得出,以左右攀引外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上反切附袁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416頁,第5許惟賢187頁,第14

𤕩驇不行也。

段注驇各本譌驇。《馬部》曰:驇,馬重皃。驇不行,沈滯不行也。《毛詩》。折桺樊圃。借爲棥字。荘子。澤雉畜乎樊中。樊,籠也。亦是不行意。

𠬜棥。

段注會意。

棥亦聲。

段注附袁切。十四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今云樊籬。

白话解释

樊,被羁绊而不能行走。字形采用“、棥”会义; “棥”也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金文或作「」,從二木,中像交錯的樣子。意即樹與樹之間,用繩索或枝條編織交錯圈圍起來,即圍籬。金文又有增「」的「」字,成為從、棥聲的構形。「」為雙手向外援引攀爬,則「」即攀爬圍籬的樣子,而此字形為篆文所本。隸書及楷書則將「」連筆成「大」,已失雙手攀爬之意。在六書中,「棥」()屬於會意附加實像,「樊」()則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
樊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60頁,第9字
2陳昌治本第227頁,第5字
3黃侃手批第180頁
4說文校箋第111頁,第1字
5說文考正第104頁,第15字
6說文今釋第370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639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1486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546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66頁,第3字
11標注說文第110頁,第13字
12說文注箋第820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3248頁【補遺】第16478頁
14通訓定聲第3007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229頁【崇文】第913頁
16說文句讀第315頁
17說文新證第176頁,第2字
18章授筆記第121頁,第2字
19古字詁林第三冊,第211頁,第2字
20古字釋要第286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