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ㄌㄧˋ yuè ㄩㄝˋ

卷六木部共19画
说文解字

卷六

木部

19画

U+6ADF

郎擊切

櫟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上反切郞擊切頁碼183頁,第19

櫟木也。从木樂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一反切連的反頁碼455頁,第1行,第2

櫟木也。從木樂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上反切郎擊切古音第二部頁碼983頁,第2許惟賢434頁,第1

櫟櫟木也。

段注《秦風》隰有苞櫟傳曰:櫟木也。陸機曰:苞櫟,秦人謂柞櫟爲櫟。河內人謂木蓼爲櫟。椒榝之屬。其子房生爲梂。木蓼子亦房生。故說者或曰柞櫟。或曰木蓼。機以爲此秦詩也。宜從其方土之言。作櫟是也。按陸意謂秦詩當是柞櫟。今觀許櫟梂二篆連屬。正與陸所云木蓼子房生爲梂者合。然則許意謂木蓼也。《艸部》云:草𣁬,櫟實也。一曰様𣁬。《木部》栩下云:柔也。其草一曰様。此則謂草𣁬爲櫟實。正陸所謂秦人謂柞櫟爲櫟。又云:栩今柞櫟也。草下櫟實字非《木部》之櫟。許意栩柔,様草爲一物。是名柞櫟。亦名櫟。而非柞也。亦非子梂生之櫟也。柞與棫爲類。櫟似椒榝。《鄭箋・大雅》云:柞櫟也。則以柞與柞櫟合爲一耳。

從木。樂聲。

段注郎擊切。古音在二部。

白话解释

栎,一种树木。字形采用“木”作边旁,“乐”是声旁。

櫟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61頁,第16字
2陳昌治本第465頁,第9字
3黃侃手批第363頁
4說文校箋第229頁,第15字
5說文考正第226頁,第7字
6說文今釋第793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390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3047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162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142頁,第30字
11標注說文第228頁,第14字
12說文注箋第1828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5837頁【補遺】第16864頁
14通訓定聲第1343頁,第6字
15說文義證第477頁【崇文】第1905頁
16說文句讀第719頁
17古字詁林第五冊,第800頁,第3字
18古字釋要第566頁,第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