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chí ㄔˊ

卷十一水部共6画
说文解字

卷十一

水部

6画

U+6C60

直離切

池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直離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2212頁,第5許惟賢963頁,第1

池陂也。从水。也聲。

段注此篆及解各本無。今補。按徐鉉等曰:池沼之池,通用江沱字。今別作池。非是。學者以爲確不可易矣。攷《初學記》引《說文》池者,陂也。从水,也聲。依《𨸏部》陂下一曰池也,《衣部》褫讀若池,覈之。則池與陂爲轉注。徐堅所據不誤。又攷《左傳》隱三年《正義》引應劭《風俗通》云:池者,陂也。从水,也聲。《風俗通》一書訓詁多襲《說文》。然則應所見固有池篆。別於沱篆顯然。徐堅所見同應。而孔穎達引《風俗通》不引《說文》者,猶上文引《廣雅》沼池也,不系諸《說文》耳。逮其後《說文》佚此。而淺人謂沱池無二。夫形聲之字多含會意。沱訓江別,故从它。沱之言有它也。停水曰池,故从也。也本訓女陰也。詩謂水所出爲泉,所聚爲池。故曰池之竭矣,不云自瀕。泉之竭矣,不云自中。豈與沱同字乎。漢碑作池沼字皆從也。《廣雅》曰:沼,池也。池,沼也。二字互訓與許合。直離切。古音在十七部。今本《初學記》也聲誤爲它聲。今本《左傳正義》陂也誤爲陂池。皆淺人所改。

池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通訓定聲第1928頁,第2字
2章授筆記第458頁,第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