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qìn ㄑㄧㄣˋ

卷十一水部共7画
说文解字

卷十一

水部

7画

U+6C81

七鴆切

沁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七鴆切頁碼361頁,第10

沁水。出上黨羊頭山,東南入河。从水心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七任反頁碼884頁,第3行,第2

沁水,出上黨穀逺羊頭山,東南入河。從水心聲。

鍇注臣鍇按:《漢書》:「糓逺縣羊頭山世靡谷,沁水所出,東南至滎陽入河,過郡三行九百七十里。」顏師古曰:「今沁至懷州武陟縣界入河。」云「滎陽」疑傳冩誤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七鴆切古音第七部頁碼2102頁,第2許惟賢919頁,第1

沁沁水。出上黨穀遠羊頭山。東南入河。

段注上黨郡穀遠,二志同。今山西沁州沁源縣縣城南故穀遠城,漢縣也。《前志》穀遠下曰:羊頭山世靡谷。沁水所出。東南至熒陽入河。過郡三。行九百七十里。三郡,上黨河內河南也。《水經》曰:沁水出上黨涅縣謁戾山。南過穀遠縣東。至熒陽縣北。東入於河。按《水經》及注皆云至熒陽入河。師古據唐時在懷䩤武陟入河。疑轉寫錯誤。非也。古水道與唐時不同耳。《山海經・水經》舉涅謁戾山,班許舉穀遠羊頭山者,羊頭卽謁戾也。戴先生曰:山在今武鄉縣西百二十里。西北接祁縣平遙縣。西南接沁源縣。一名麓臺山。迆邐而西爲綿山。其北爲介休縣。西爲靈石縣。皆謁戾山也。今沁水出沁州沁源縣西北百里之綿山東谷。西南流經平陽府岳陽縣東。又折而東南經澤州府沁水縣東。又南經陽城縣東而入河南懷慶府畍。歷濟源縣東北。又南經府城北。又東南經武陟縣東,修武縣西而入於河。與唐時入河處同。

从水。心聲。

段注七鴆切。七部。《經典釋文》引郭樸《三蒼解詁》曰:音狗吣之吣。吣今譌作沁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今沁人心脾之沁,乃浸之借。同在侵部。

沁人心脾=浸。

白话解释

沁,河川。源出上党羊头山,向东南汇入黄河。字形采用“水”作边旁,“心”是声旁。

沁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13頁,第8字
2陳昌治本第906頁,第7字
3黃侃手批第687頁
4說文校箋第466頁,第3字
5說文考正第430頁,第7字
6說文今釋第1560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2649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5291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294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283頁,第22字
11標注說文第450頁,第14字
12說文注箋第3732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0664頁【補遺】第17613頁
14通訓定聲第328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931頁【崇文】第3721頁
16說文句讀第1504頁
17章授筆記第444頁,第7字
18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30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005頁,第8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