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luò ㄌㄨㄛˋ

卷十一水部共9画
说文解字

卷十一

水部

9画

U+6D1B

盧各切

洛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盧各切頁碼361頁,第4

洛水。出左馮翊歸德北夷界中,東南入渭。从水各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勒記反頁碼878頁,第7行,第2

洛水,出左馮翊歸德北夷中,東南入渭。從水各聲。雝州濅。

鍇注臣鍇按:《漢書》:「歸德爲褱德。」

鍇注又按:出今上洛冢領山,經上洛弘農河南廬氏、蠡城、陽市、宜陽、洛陽合伊瀍穀澗之水,至鞏縣入河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盧各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095頁,第1許惟賢916頁,第1

洛洛水。出左馮翊歸德北夷畍中。東南入渭。

段注左馮翊三字,當作北地二字。《前志》北地郡歸德下。洛水出北蠻夷中。入河。入河者,入渭以入河也。此揔舉其源委也。左馮翊褱德下曰:洛水東南入渭。此言其入渭之處也。許之例。舉源地,不舉委地。然則當云出北地歸德無疑矣。今甘肅慶陽府安化合水二縣,漢歸德地也。今陝西同州府朝邑縣有懷德城,漢縣也。括地志云:洛水源出慶州洛源縣白於山。《方輿紀要》曰:洛水出慶陽府合水縣北二十里白於山。東北流經廢洛源縣。又經保安縣,安塞縣,甘泉縣,鄜州。又南經洛川縣南,中部縣東,而沮水入焉。沮水自中部縣子午嶺東南流而入於洛水。卽《說文》𣻐水,出北地直路西,東入洛也。自是洛水亦兼沮水之稱。又南流經宜郡縣。過耀州。合漆水。歷三原縣,富平縣,白水縣。又東南流經澄城縣,同州府。至朝邑縣南入渭水。《水道提綱》云:舊合渭入河。自明時改流。徑入河。不南入渭。今洛口南去渭口。三十里。按《水經注》本有雍州洛水篇。今亡之矣。《禹貢》道渭節謂之漆沮。職方雍州其浸渭洛。《小雅》瞻彼洛矣傳曰:洛,宗周之浸也。《左傳》、《國語》皆云三川震。韋,杜以涇渭洛爲三川。

从水。各聲。

段注盧各切。五部。按雍州洛水。豫州雒水。其字分別。自古不紊。《周禮・職方》。豫州,其川熒雒。雍州,其浸渭洛(《正義》本不誤)。《逸周書》職方解,《地理志》引職方正同。雒不見於詩。瞻彼洛矣傳曰:洛,宗周浸水也。此《職方氏》文也。洛不見於《左傳》。傳凡雒字皆作雒。如僖七年伊雒之戎,宣三年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是也。《淮南》墜形訓曰:洛出獵山。據高注謂雍州水也。雒出熊耳。據高注謂豫州水也。《漢・地理志》弘農上雒下云:《禹貢》雒水,出冢領山。東北至鞏入河。豫州川。盧氏下云:伊水,出熊耳山。東北入雒。黽池下云:穀水,出穀陽谷。東北至穀城入雒。新安下云:《禹貢》㵎水,在東南入雒。河南穀成下云:《禹貢》廛水,出󵦣亭北。東南入雒。此謂豫州水也。左馮翊褱德下云:洛水,東南入渭。北地歸德下云:洛水,出北蠻夷中。入河。直路下云:沮水,出東西入洛。此謂雍州水也。已上皆經數千年尙未誤者。而許書《水部》下不舉豫州水。尤爲二字分別之證。後人書豫水作洛。其誤起於魏。裴松之引《魏略》曰:黃初元年。詔以漢火行也。火忌水。故洛去水而加隹。魏於行次爲土。土,水之牡也。水得土而乃流。土得水而柔。故除隹加水。變雒爲洛。此丕改雒爲洛,而又妄言漢變洛爲雒。以揜己紛更之咎。且自詭於復古。自魏至今皆受其欺。《周禮》、《春秋》在漢以前。誰改之乎。《尙書》有豫水,無雍水。而蔡邕石經殘碑《多士》作雒。鄭注《周禮》引《召誥》作雒。是今文,古文《尙書》皆不作洛。鄭,蔡𣃔不擅改經文也。自魏人書雒爲洛。而人輒改魏以《前書》籍。故或致數行之內雒洛錯出。卽如《地理志》引《禹貢》旣改爲洛矣。則上雒下曰《禹貢》雒水。不且前無所承乎。若《郊祀志》汧洛從水。後文宣帝以四時祀江海雒水。成王郊於雒邑。字皆從隹。又當時二字確然分別之證也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水名。洛陽當作雒。

洛水在陝西。洛陽當作雒。

雒暘。洛水不在雒昜也。

水名。雒陽(古止作雒)。

白话解释

洛,河川。源出左冯翊归德北夷界中,向东南流入渭河。字形采用“水”作边旁,“各”是声旁。

洛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13頁,第2字
2陳昌治本第906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687頁
4說文校箋第465頁,第6字
5說文考正第430頁,第1字
6說文今釋第1558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2646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5284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292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283頁,第16字
11標注說文第450頁,第8字
12說文注箋第3724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0649頁【補遺】第17610頁
14通訓定聲第1817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929頁【崇文】第3713頁
16說文句讀第1501頁
17章授筆記第444頁,第5字
18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25頁,第2字
19古字釋要第1005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