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hào ㄏㄠˋ

卷十一水部共10画
说文解字

卷十一

水部

10画

U+6D69

胡老切

浩

浩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胡老切頁碼366頁,第24

異體浩

浩澆也。从水吿聲。《虞書》曰:「洪水浩浩。」

附注《段注》:「按澆當作沆。字之誤也。澆者,𣵽也。𣵽非浩義。」

蔣注《類篇》引《說文》:「浩,饒也。」《禮記・王制》:「有餘曰浩。」鄭玄注:「浩,猶饒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候抱反頁碼898頁,第3行,第1

浩澆也。從水告聲。《書》曰:「洪水浩浩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胡老切古音第三部頁碼2189頁,第3許惟賢952頁,第8

浩澆也。

段注按澆當作沆。字之誤也。澆者,𣵽也。𣵽非浩義。沄浩沆同義,而又雙聲。故三篆相聯。

从水。告聲。

段注胡老切。古音在三部。

《虞書》曰:

段注虞當作唐。

洪水浩浩。

段注《堯典》洪水與浩浩不相屬爲句。檃栝舉之耳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段氏以為沆也,是也。

白话解释

浩,水势盛大。字形采用“水”作边旁,“告”是声旁。《虞书》上说:“洪水浩大。”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、篆文字形皆係從水、告聲。從水,表示與水相關;告聲,表示音讀。隸變作,楷定作浩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浩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24頁,第14字
2陳昌治本第923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698頁
4說文校箋第475頁,第13字
5說文考正第437頁,第6字
6說文今釋第1594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2702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5406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333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288頁,第16字
11標注說文第460頁,第5字
12說文注箋第3861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0887頁【補遺】第17651頁
14通訓定聲第1133頁,第4字
15說文義證第958頁【崇文】第3829頁
16說文句讀第1551頁
17章授筆記第454頁,第2字
18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91頁,第2字
19古字釋要第1018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