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ㄑㄧˊ

卷十一水部共11画
说文解字

卷十一

水部

11画

U+6DC7

渠之切

淇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渠之切頁碼361頁,第14

淇水。出河內共北山,東入河。或曰出隆慮西山。从水其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虔知反頁碼884頁,第7行,第1

淇水,岀河内共北山,東入河。或曰出隆慮西山。從水其聲。

鍇注臣鍇按:《漢書》:「出共縣北山,東至黎陽入河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渠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107頁,第1許惟賢920頁,第2

淇淇水。出河內共《北山》。東入河。

段注《韵會》引作東至黎陽入河。此用《漢書》增三字也。《說文》之例。舉所出之郡縣。不舉入河入江之郡縣。所出之地不變者多。下流古今多變。故略之也。河內郡共,二志同。共音恭。今河南衛輝府輝縣治,古共城也。《前志》共下曰:《北山》,淇水所出。東至黎陽入河。《北山》,今輝縣西北蘇門山。其別阜曰共山是也。詩曰:毖彼泉水。亦流於淇。又曰:泉源在左。淇水在右。泉謂淇之源也。今淇水自彰徳府林縣流入衛輝府淇縣境,入衛河而入海。與古入河者迥異。

或曰出隆慮西山。

段注隆慮,漢諱殤帝改曰林慮。此不改者,書成於和帝永元十二年已前也。《前志》。河內郡隆慮。《後志》作林慮,慮音閭。今河南彰德府林縣是其地。西山者,今林縣西北二十五里隆慮山是也。《水經》曰:淇水出河內隆慮縣西大號山。東北入於海。《山海經》注亦曰今淇水出汲郡隆慮縣大號山。東過河內縣南爲白溝。

从水。其聲。

段注渠之切。一部。《山海經》作濝。

淇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14頁,第2字
2陳昌治本第907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688頁
4說文校箋第466頁,第7字
5說文考正第430頁,第11字
6說文今釋第1561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2650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5295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295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284頁,第1字
11標注說文第451頁,第4字
12說文注箋第3738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0674頁【補遺】第17614頁
14通訓定聲第730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933頁【崇文】第3729頁
16說文句讀第1506頁
17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31頁,第2字
18古字釋要第1006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