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jiē ㄐㄧㄝ

卷四󶷶部共9画
说文解字

卷四

󶷶部

9画

U+7686

古諧切

𣅜

皆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四上反切古諧切頁碼109頁,第1

異體𣅜

皆俱詞也。从比从󶷶。

附注林義光《文源》:「从󶷶非義,从󶷶之字古多从口,『皆』,二人合一口,僉同之象,从口之字古多變从曰。」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从[⿰󰽅󰽅]、从口作『[⿱⿰󰽅󰽅口]』,或省作『[⿵󰽅口]』、『[⿱⿰𣦵𣦵口]』。西周早期金文从『从』从『甘』,戰國金文或从󰽅、从甘。」秦隸把『从』形改成『比』形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七反切古諧反頁碼285頁,第1行,第1

皆俱辭也。從比,從󶷶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比皆也,會意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四上反切古諧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544頁,第4許惟賢244頁,第2

皆俱䛐也。

段注《司部》曰:䛐者,意内而言外也。其意爲俱。其言爲皆。以言表意,是謂意内言外。《人部》俱下曰皆也,是謂轉注。又偕下曰一曰俱也。則音義皆同。

从比。从󶷶。

段注从比會意。古諧切。十五部。

白话解释

皆,口径一致。字形采用“比、白”会义。

字形解说

「皆」字甲骨文作從「口」、從「」,或作從「口」、從二「」,或簡省成從口、從二「歹」。古文字學家懷疑是從「口」、「」聲的字,若此,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金文則將甲骨文的「」改成「从」。戰國文字「从」又可作「比」,從此「皆」字上半就寫成從「比」。下半部分,金文、戰國文字都從「甘」,表示人人都這麼說的意思,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篆文、楷書從「白」。隸書從「曰」。《說文》解釋為「俱詞也。从比从白」,即能比並自我,有志一同的意思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
皆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213頁,第4字
2陳昌治本第290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228頁
4說文校箋第144頁,第2字
5說文考正第137頁,第1字
6說文今釋第486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834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1949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706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86頁,第3字
11標注說文第141頁,第3字
12說文注箋第1064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3924頁【補遺】第16579頁
14通訓定聲第2380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282頁【崇文】第1125頁
16說文句讀第408頁
17說文新證第273頁,第1字
18古字詁林第四冊,第23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366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