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shèng ㄕㄥˋ chéng ㄔㄥˊ

卷五皿部共11画
说文解字

卷五

皿部

11画

U+76DB

氏征切

盛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上反切氏征切頁碼157頁,第4

異體

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。从皿成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九反切示征反頁碼397頁,第6行,第1

盛黍稷在器中也。從皿、成。

鍇注臣鍇曰:「《春秋左傳》:『奉盛以告曰潔齋豊盛。』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上反切氏征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844頁,第2許惟賢374頁,第3

盛黍稷在器中㠯祀者也。

段注者,實於器中之名也。故亦𧦝器爲。如《左傳》旨酒一,《喪大記》食粥於是也。引伸爲凡豐滿之偁。今人分平去。古不分也。如《左傳》服將朝。成。本亦作成

从皿。成聲。

段注形聲包會意。小徐無聲字。會意兼形聲也。氏征切。十二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引申豐滿。盛衰當作晠,然《說文》無此字,惟《方言》有之。

粢盛,名詞;盛物,動詞。引申為盛滿。

本名詞,引申為動詞。盛衰之盛乃丁實之丁之借。希按:豐盛从豆从皿,皆有中滿之意,不必云由丁之借。

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。故引申訓豐滿。盛衰=晠之借。晠字《說文》雖無,然《方言》中已有之。

白话解释

盛,放在器皿中用以祭祀的黍稷。字形采用“皿”作边旁,采用“成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左「皿」右「成」。金文下「皿」上「成」。篆文從皿、成聲。從「皿」,指容器;「成」表示音讀。隸書、楷書都從篆文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盛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11頁,第7字
2陳昌治本第409頁,第7字
3黃侃手批第318頁
4說文校箋第203頁,第4字
5說文考正第195頁,第9字
6說文今釋第694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220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2763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019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124頁,第23字
11標注說文第201頁,第9字
12說文注箋第1609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5214頁【補遺】第16769頁
14通訓定聲第3477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417頁【崇文】第1665頁
16說文句讀第620頁
17章授筆記第210頁,第7字
18古字詁林第五冊,第174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500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