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ㄍㄨˇ

卷十二鹽部共18画
说文解字

卷十二

鹽部

18画

U+76EC

公戸切

盬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公戶切頁碼395頁,第9

盬河東鹽池。袤五十一里,廣七里,周百十六里。从鹽省,古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昆覩反頁碼951頁,第7行,第1

盬古河東鹽池,袤五十一里,廣七里,周百一十六里。從鹽省,古聲。

鍇注臣鍇按:今靈慶也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公戸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342頁,第3許惟賢1018頁,第5

盬河東鹽池也。

段注《地理志》。河東郡安邑。鹽池在西南。《郡國志》亦云:安邑有鹽池。《左氏傳》曰:郇瑕氏之地。沃饒而近盬。服䖍注云:盬,鹽池也。土俗裂水沃麻。分灌川野。畦水秏竭。土自成鹽。卽所謂鹹鹺也。而味苦。號曰盬田。杜注《左氏》,郭注《穆天子傳》皆曰:盬者,鹽池。然則鹽池古者謂之盬。亦曰盬田。《周禮》因以爲鹽不湅治之偁。又引申之,詩以爲不堅固之偁。《周禮》苦良。苦讀爲盬。謂物之不佳者也。

袤五十一里。廣七里。周百十六里。

段注《左傳正義》、《後漢書》注所引同。惟《水經注》涑水篇引作長五十一里,廣六里,周一百一十四里爲異。《魏都賦》注。猗氏南鹽池。東西六十四里。南北七十里。《郡國志》注引楊佺期洛陽記。河東鹽池,長七十里。廣七里。《水經注》曰:今池水東西七十里。南北七十里。參差乖異。葢隨代有變。

从鹽省。古聲。

段注公戶切。五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引申為不堅固之稱。《左傳》「伏[己而]盬其腦」,盬乃餬之假字。

引申為為堅牢之謂。《詩》「王事靡盬(不牢實也)」,「良盬(今借楛字為之)。因盬為未湅之鹽,故引申為不固。○盬腦=餬腦。

以未湅治之鹽,故引申為不堅固之稱,《左傳》「盬其腦」,或即餬之假字。

盬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80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993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749頁
4說文校箋第516頁,第4字
5說文考正第467頁,第3字
6說文今釋第1712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2897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5793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490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309頁,第12字
11標注說文第495頁,第7字
12說文注箋第4119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11565頁【補遺】第17761頁
14通訓定聲第1648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1025頁【崇文】第4097頁
16說文句讀第1681頁
17章授筆記第483頁,第2字
18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508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089頁,第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