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ㄉㄨ

卷四目部共13画
说文解字

卷四

目部

13画

U+7763

冬毒切

𥆳

督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四上反切冬毒切頁碼106頁,第13

異體𥆳

督察也。一曰目痛也。从目叔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七反切得酷反頁碼279頁,第1行,第3

督察也。從目叔聲。一曰目病也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四上反切冬毒切古音第三部頁碼531頁,第2許惟賢238頁,第5

督察視也。

段注視字依師古《漢書》注補。凡師古引《說文》多有不言《說文》曰者。《車千秋傳》。詔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。又曰:宜有以敎督。按六經但言董。董卽督也。督者,以中道察視之。人身督脈在一身之中。衣之中縫亦曰督縫。

从目。叔聲。

段注冬毒切。三部。𣜩省作督。

一曰目痛也。

段注鍇本痛作病。誤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衣服後縫曰裻,今言督脈即裻字。督,察視也。

督脈乃裻之假借,衣後縫之中也,引申為督脈。《荆軻傳》「獻督亢地圖」。背中曰裻,當前喉中曰亢,猶言腹背也,燕之中心地也。

衣之後縫,乃裻之借。引申為督脈。又引申為督亢者,首尾脈絡也。督亦裻之借。裻,脈也;亢,頸前脈絡也。

察視也。督脈(即脊髓神經)=裻,裻,衣後縫也。故督縫亦=裻縫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或作「」,從又(手)、從土、從日,像木樁,下四點為日影。整體字形表示手持木樁立於土上以測日影的樣子。甲骨文又作「」,省略「又」,然構字之意並無不同。篆文字形則改日為「目」、改又持木樁之形為「叔」,而為從目、叔聲的構形。「目」為人眼,作為形符,表示義與眼睛視物有關。相較於甲骨文,篆文則突顯以目視物之義。「叔」之甲骨文作「」、金文作「」,正像以手持木橛插於地上以見日影之形。則「目」、「叔」相合,也表示以手持木樁立於土上以測日影之意,與甲骨文形構之意並無二致。隸書字形則將篆文的「目」改為「日」,也表示日影。楷書則和篆文同形。在六書中,甲骨文字形屬於會意附加實像,篆文、隸書及楷書字形則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
督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207頁,第16字
2陳昌治本第284頁,第5字
3黃侃手批第223頁
4說文校箋第140頁,第4字
5說文考正第133頁,第22字
6說文今釋第474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813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1904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687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83頁,第31字
11標注說文第137頁,第16字
12說文注箋第1030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3859頁【補遺】第16572頁
14通訓定聲第1139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277頁【崇文】第1105頁
16說文句讀第399頁
17說文新證第267頁,第2字
18章授筆記第152頁,第1字
19古字詁林第三冊,第824頁,第3字
20古字釋要第358頁,第7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