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shǐ ㄕˇ

卷五矢部共5画
说文解字

卷五

矢部

5画

U+77E2

式視切

𠓡𠂕

矢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下反切式視切頁碼168頁,第2

𠓡

異體矢、𠂕

𠓡弓弩矢也。从入,象鏑栝羽之形。古者夷牟初作矢。凡矢之屬皆从矢。

附注饒炯部首訂:「篆形上象鏑,中直象幹,下象栝,旁出象羽。說解云『从入』者誤矣。」

蔣注《世本》:牟夷作矢。張澍稡《世本》集補注:矢亦曰箭,以小竹作幹,長三尺一寸,膠翎為羽,鍊金為簇,簇之可貫肢體,以威天下。《荀子注》及《說文》作夷牟,《山海經》引《世本》作牟夷。又桉《荀子》云:浮游作矢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反切失止反頁碼419頁,第1行,第1

𠓡弓弩矢也。從入,象鏑括羽之形。古者夷牟初作矢。凡矢之屬,皆從矢。

鍇注臣鍇按:《吕氏春秋》夷羿作弓,弓矢當同時,󰕐,象括羽。《周禮・矢人》謂:枉矢、絜矢、利矢、鍭矢、矰矢、茀矢、恒矢、庳矢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下反切式視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901頁,第3許惟賢399頁,第9

𠓡弓弩矢也。

段注弓弩所用䠶之矢也。

从入。

段注矢欲其中。

象鏑栝羽之形。

段注鏑謂丨也。《金部》曰:鏑,矢鏠也。栝作括者,誤。栝謂󰕐也。《木部》曰:桰,矢桰檃弦処。岐其耑以居弦也。羽謂一也。《羽部》曰:翦,矢羽是也。矢羽從,而橫之何也。以識其物耳。矢之制詳於《考工記》矢人。式視切。十五部。

古者夷牟初作矢。

段注《山海經》曰:少暤生般。般是始爲弓矢。郭曰:《世本》云牟夷作矢。揮作弓。弓矢一器。作之㒳人。於義有疑。此言般之作是。按弦木爲弧。掞木爲矢。𣪠傳系諸黃帝堯舜之下。葢不妨有同時合成之者。夷牟,郭作牟夷。《孫卿》作浮游。

凡矢之屬皆从矢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矢口而出(矢,𦳊),放屁。《說文》从矢字多有詞意,字皆从矢口義。如「矤,知,矣」是。

弓弩矢也。凡說話如發矢,故多从矢。矢口(?)。

白话解释

矢,弓弩发射的箭矢。字形采用“入”作字根,像箭头、箭杆、尾羽的形状。古昔朝代叫夷牟的人最早发明箭矢。所有与矢相关的字, 都采用“矢”作边旁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作,上像箭頭,豎像幹,下像栝、羽。栝,是箭幹的末端,須藉它搭在弓弦上發射,正像箭的樣子。另一形作,用橫畫表示栝。金文二例同甲文,只是第一例用黑點填實表現,本是金文形體的常例。戰國文字二例,用顛倒的矢來表現,稍失其形,並不影響其音、義。篆文,近乎甲文、金文,只是下方的箭羽向外延伸較大而已。字經隸書,形變作,失去箭頭的特徵。楷書沿之,用一撇一橫取代箭頭,也就不易瞭解其初形了。以上諸形,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。在六書中屬於象形。

矢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33頁,第7字
2陳昌治本第433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338頁
4說文校箋第214頁,第8字
5說文考正第207頁,第17字
6說文今釋第736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292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2880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080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32頁,第13字
11標注說文第213頁,第4字
12說文注箋第1700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5477頁【補遺】第16805頁
14通訓定聲第2417頁,第3字
15通訓定聲第2418頁,第1字
16說文義證第440頁【崇文】第1757頁
17說文句讀第661頁
18說文新證第445頁,第1字
19章授筆記第223頁,第2字
20古字詁林第五冊,第455頁,第2字
21古字釋要第531頁,第1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