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ㄑㄧˊ

卷一示部共8画
说文解字

卷一

示部

8画

U+7948

渠稀切

𣂘

祈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一上反切渠稀切頁碼4頁,第5

異體𣂘

祈求福也。从示斤聲。

附注按:羅振玉認為甲骨文、金文「从旂、从單,蓋戰時禱于軍旗之下。會意。」王國維謂「假借為祈求之祈」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一反切近離反頁碼33頁,第4行,第2

祈求福也。從示斤聲。

鍇注臣鍇按:斤、祈以今聲韻之家,所以言傍紐也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一上反切渠稀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4頁,第3許惟賢10頁,第4

祈求福也。

段注祈求雙聲。

从示。斤聲。

段注渠稀切。古音在十三部。音芹。此如旂字。古今音異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祈求也。

祈从斤聲,在諄部,本讀如芹,因諄部與[脂]部對轉[一]故得讀如旂。

祈从斤聲,本讀如芹,在諄部(欣韻),諄[脂]對轉,故讀如旂。[一]諄部与之部無對轉關係,祈字當歸段氏脂郭,脂諄正對轉。故疑「之」字為脂字之音誤。

白话解释

祈,向神灵求福。字形采用“示”作边旁,“斤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作「」,從單,從斤;或從㫃作「?」,從單、從旂。單像兵器之形,旂為古代軍事旗幟,竿頭繫鈴,卜辭中無祈匄之義。金文「祈」字多半從旂、從單,與甲骨文同;有時省去「單」,從㫃、斤聲,表示戰時禱於軍旗之下,金文其餘諸形皆「?」之省變或借字。戰國文字從示、斤聲,與篆文構形相同。《說文・示部》:「祈,求福也。从示、斤聲。」從示,表示與祝禱告求相關;從斤,表示音讀,本義為向神求福。在六聲中屬於形聲。

祈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頁,第3字
2陳昌治本第20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38頁
4說文校箋第5頁,第6字
5說文考正第5頁,第4字
6說文今釋第16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29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78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2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3頁,第12字
11標注說文第4頁,第5字
12說文注箋第54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1117頁【補遺】第16159頁【後編】第18201頁
14通訓定聲第3152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5頁【崇文】第57頁
16說文句讀第15頁
17章授筆記第7頁,第2字
18古字詁林第一冊,第170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24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