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ㄌㄧˇ

卷一示部共17画
说文解字

卷一

示部

17画

U+79AE

靈啓切

𥜪𥜨𠃞𥘆

禮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一上反切靈啓切頁碼2頁,第14

𥜪

異體𥜨、禮、

𥜪履也。所以事神致福也。从示从𧯽𧯽亦聲。

𠃞

異體𥘆、礼

𠃞礼,古文禮。

附注李孝定《甲骨文字集釋》按:「以言事神之事則為禮,以言事神之器則為豊,以言犧牲玉帛之腆美則為豐。其始實為一字也。」按:豊為醴初文,為祭、享之酒醴,非器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一反切力體反頁碼29頁,第2行,第1

𠃞履也,所以事神致福也。從示,從豊,豊亦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通論僃矣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29頁,第3行,第1

禮古文禮。

鍇注臣鍇以爲:乙,始也,禮之始之。又乙者,所以記識也。《禮》曰:「若在其丄,若在其丅」。祭,如神在明,則禮樂;幽,則鬼神,乙以記識之。乙,又表著也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一上反切靈啓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8頁,第1許惟賢3頁,第7

禮𡳐也。

段注見《禮記・祭義》、《周易・序卦傳》。𡳐,足所依也。引伸之凡所依皆曰𡳐。此假借之法。屨,𡳐也。禮,𡳐也。𡳐同而義不同。

所㠯事神致福也。从示。从𧯽

段注禮有五經。莫重於祭。故禮字从示。𧯽者行禮之器。

𧯽亦聲。

段注靈啓切。十五部。

古文禮。

白话解释

礼,履行敬拜活动。用来敬神致福的仪式。字形采用“示、豊”会义,“豊”也是声旁。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礼”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、金文、戰國文字以「豊」為「禮」,並無「示」旁,後來逐漸分化。甲骨文作「豆」中盛放兩串「玉」。豆為食器,亦為祭器;玉則祭儀獻薦之玉帛。「豊」字下像高腳豆,上像薦玉,豆中盛玉,表示行禮敬神。「豊」像盛以奉玉事奉神祇之器,引申而事奉神祇之事稱為「禮」。《說文‧示部》:「,履也。所以事神致福也。从示、从豊,禮亦聲。」又「,古文禮。」「禮」字從示、豊聲。事神之事加「示」,表示事奉神祇;豊本像行禮之器,從豊,表示音讀,兼表薦玉為禮之儀節。篆文加「示」,意思更為顯豁,表示把盛有薦玉的祭器,敬獻給神祇。本義為舉行禮儀,祭神祈福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「礼」原是「禮」的異體,現作為規範字。

禮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頁,第3字
2陳昌治本第15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35頁
4說文校箋第2頁,第7字
5說文考正第3頁,第2字
6說文今釋第6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10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23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9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2頁,第3字
11標注說文第1頁,第12字
12說文注箋第27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034頁【補遺】第16146頁【補編】第14868頁
14通訓定聲第2315頁,第4字
15說文義證第6頁【崇文】第21頁
16說文句讀第6頁
17古字詁林第一冊,第87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12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