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zhǒng ㄓㄨㄥˇ zhòng ㄓㄨㄥˋ

卷七禾部共14画
说文解字

卷七

禾部

14画

U+7A2E

直容切

種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上反切直容切頁碼228頁,第6

種先穜後孰也。从禾𡍺聲。

蔣注《五經文字》:種,《字林》以爲種稑之種,直龍反,經典相承以爲種植之種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三反切直容切頁碼581頁,第2行,第2

種先穜後孰也。從禾重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七上反切直容切古音第九部頁碼1282頁,第1許惟賢561頁,第4

種先穜後孰也。

段注此謂凡穀有如此者。《邠風》傳曰:後孰曰重。《周禮・內宰》注。鄭司農云:先種後孰謂之穜。按《毛詩》作重。叚借字也。《周禮》作穜。轉寫以今字易之也。

从禾。重聲。

段注直容切。九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先穜後孰也。今[誤]用穜。

種【同】,先穜後孰者。

白话解释

种,先种后熟。字形采用“禾”作边旁,“重”是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的形構從禾、童聲,篆文從禾、重聲。從禾,表示與稻禾相關;童聲、重聲,皆表示音讀,以音同、音近之聲符相代換,並不影響字義,乃文字衍化之通例。隸變作,楷書作種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規範字作「种」。

種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48頁,第3字
2陳昌治本第572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441頁
4說文校箋第287頁,第3字
5說文考正第276頁,第8字
6說文今釋第994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1701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3617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465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76頁,第11字
11標注說文第283頁,第1字
12說文注箋第2316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7125頁【補遺】第17072頁
14通訓定聲第122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601頁【崇文】第2401頁
16說文句讀第923頁
17章授筆記第295頁,第5字
18古字詁林第六冊,第600頁,第2字
19古字釋要第682頁,第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