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jiàn ㄐㄧㄢˋ

卷五竹部共15画
说文解字

卷五

竹部

15画

U+7BAD

子賤切

𥳭

箭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上反切子賤切頁碼141頁,第2

𥳭

異體

𥳭矢也。从竹𣦃聲。

附注段玉裁依《藝文類聚》引《說文》改作「矢竹也」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九反切子眷反頁碼361頁,第7行,第1

𥳭矢也。從竹前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《爾雅》有會稽之竹箭,即今箭幹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上反切子賤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753頁,第2許惟賢336頁,第2

𥳭矢竹也。

段注各本無竹。依《藝文類聚》補。矢竹者可以爲矢之竹也。《周禮》及《釋地》注皆曰:箭,篠也。《方言》。箭,自關而東謂之矢。江淮之閒謂之鍭。關西曰箭。郭云:箭者,竹名。因以爲號。按今天下語言皆謂矢爲箭。

从竹。前聲。

段注子賤切。古音在十一部。《周禮》故書箭爲晉。杜云:晉當爲箭。按《吳越春秋》。晉竹十廋。晉竹卽箭竹。假借字也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本竹也。因可作箭,故引申為弓箭。

本為竹名,因可製矢,故引申為弓箭。

白话解释

箭,箭矢。字形采用“竹”作边旁,“前”是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金文上「竹」下「歬(ㄑㄧㄢˊ qián)」。篆文從竹、前聲。從「竹」,指材質;「前」表示音讀。楷書從篆文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箭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280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373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290頁
4說文校箋第186頁,第2字
5說文考正第175頁,第2字
6說文今釋第628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104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2554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918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112頁,第2字
11標注說文第183頁,第2字
12說文注箋第1444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4787頁【補遺】第16703頁
14通訓定聲第3059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375頁【崇文】第1497頁
16說文句讀第558頁
17說文新證第371頁,第2字
18章授筆記第193頁,第2字
19古字詁林第四冊,第628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457頁,第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