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ㄌㄧˋ

卷七米部共11画
说文解字

卷七

米部

11画

U+7C92

力入切

𩚷

粒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上反切力入切頁碼233頁,第5

粒糂也。从米立聲。

𩚷

𩚷古文粒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三反切里汲反頁碼597頁,第3行,第1

𩚷糂也。從米立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《尚書》:『烝民乃粒。』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597頁,第3行,第2

古文從食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七上反切力入切古音第七部頁碼1324頁,第2許惟賢578頁,第6

𩚷糂也。

段注按此當作米粒也。米粒是常語。故訓釋之例如此。與䆃篆下云䆃米也正同。《玉篇》、《廣韵》粒下皆云米粒。可證。淺人不得其解。乃妄改之。以與糂下一曰粒也相合。不知粒乃糂之別義。正謂米粒。如妄改之文。則粒爲以米和羹矣。而一曰粒也何解乎。今俗語謂米一顆曰一粒。《孟子》。樂歲粒米狼戾。趙注云:粒米,粟米之粒也。《臯陶謨》。《烝民》乃粒。《周頌》。立我《烝民》。《鄭箋》。立當作粒。詩書之粒皆《王制》所謂粒食。始食艱食,鱻食,至此乃粒食也。

从米。立聲。

段注力入切。七部。按此篆不與糂篆相屬。亦可證其解𣃔不作糂也。

古文从食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「粒我蒸民」,粒乃立字。

「粒我蒸民」=立。

「粒我蒸民」,粒乃立也。

白话解释

粒,糁和。字形采用“米”作边旁,“立”是声旁。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粒”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段注本《說文》:「粒,糂(ㄙㄢˇ,米粒)也。从米、立聲。」本義是穀米,從米、立聲。《說文》古文作右形左聲結構,從食、立聲,「米」、「食」義近通用,義符可以替換。從米、從食,都表示和米食相關;從立,表示音讀,此是不示義的聲符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粒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58頁,第5字
2陳昌治本第585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450頁
4說文校箋第294頁,第7字
5說文考正第282頁,第11字
6說文今釋第1018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741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3677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498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180頁,第19字
11標注說文第289頁,第15字
12說文注箋第2387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7291頁【補遺】第17091頁
14通訓定聲第455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619頁【崇文】第2473頁
16說文句讀第950頁
17章授筆記第302頁,第7字
18古字詁林第六冊,第691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694頁,第7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