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chén ㄔㄣˊ

卷三臣部共6画
说文解字

卷三

臣部

6画

U+81E3

植鄰切

臣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下反切植鄰切頁碼93頁,第5

臣牽也。事君也。象屈服之形。凡臣之屬皆从臣。

附注郭沫若《甲骨文字研究》:「(甲金文)均象一豎目之形。人首俯則目豎,所以『象屈服之形』者,殆以此也。」

蔣注武則天新造字:𢘑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六反切石眞反頁碼252頁,第3行,第1

臣牽也,事君也。象屈服之形。凡臣之屬,皆從臣。

鍇注臣鍇曰:「通論詳矣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下反切植鄰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471頁,第4許惟賢211頁,第7

臣牽也。

段注以㬪韵釋之。《春秋》說,《廣雅》皆曰:臣,堅也。《白虎通》曰:臣者,繵也。屬志自堅固也。

事君者。

段注者各本作也。今正。

象屈服之形。

段注植鄰切。十二部。按《論語・音義》。𢘑植鄰切。古臣字。陸時武后字未出也。武后埊𢘑二字見《戰國策》。六朝俗字也。

凡臣之屬皆从臣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鐘鼎文作□,篆作臣,臣伏君坐。《[尚書]》「臣妾逋逃」,臣,奴隸也,猶今滿人對君稱奴才也。

白话解释

臣,被牵拉。表示侍奉君王。字形像一个人屈服之形。所有与臣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臣”作边旁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之,像舉目仰視的樣子。金文二例,承自甲文之形,只是多了瞳孔,不影響其音、義。戰國文字二例,首例眼眶貫穿眼珠,次例則取像甲文之形,只是方向相反,而古文字原本可正、反書寫,音、義不變。篆文繼自戰國文字第二例,完全相同。隸書作,承自戰國文字第二例和篆文之形,作則繼於戰國文字第一例。楷書之形,沿於隸書第一例以定體。以上諸形,都自象形之「目」變化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變體象形。

臣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84頁,第5字
2陳昌治本第255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202頁
4說文校箋第125頁,第1字
5說文考正第118頁,第10字
6說文今釋第421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719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1687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612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75頁,第1字
11標注說文第123頁,第13字
12說文注箋第917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3543頁【補遺】第16527頁
14通訓定聲第3288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251頁【崇文】第1001頁
16說文句讀第357頁
17說文新證第224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136頁,第1字
19古字詁林第三冊,第521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320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