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shū ㄕㄨ

卷四予部共12画
说文解字

卷四

予部

12画

U+8212

傷魚切

舒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四下反切傷魚切頁碼125頁,第5

舒伸也。从舍从予,予亦聲。一曰舒,緩也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八反切式魚反頁碼324頁,第1行,第1

舒伸也。從舍予聲。一曰舒緩也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會意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四下反切傷魚切古音第五部頁碼637頁,第1許惟賢285頁,第2

舒伸也。

段注經傳或假荼。或假豫。

从予。

段注物予人得伸其意。

舍聲。

段注此依鍇本。今鍇本作從舍予聲者,淺人不知舍之古音而改之也。傷魚切。五部。

一曰舒緩也。

段注此與《糸部》紓音義皆同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从余,詞之舒也,則舒同余,予亦我稱,則予又同余;其實只有余字。今舒、卷相反對,在古恐只有予、幻字相反對而已。

字形解说

金文及戰國文字字形皆為從予、余聲。「予」為給予,由此至彼,引申而有擴展的意思,作為形符,表示義與伸展有關;「余」為舒緩的語氣,引申而有舒徐、舒展之意,於此作為示義的聲符,表示音讀。金文、戰國文字作上余下予之形構,篆文或將「」、「」省略下部之「」、「」成一「」,又與上部之「余」相合而誤作「舍」,成為從予、舍聲之形。「舍」為房屋,於此作為不示義的聲符,表示音讀。隸書、楷書皆與篆文同形。在六書中,金文及戰國文字屬於形聲兼會意,篆文、隸書及楷書字形則屬於形聲。

舒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247頁,第3字
2陳昌治本第330頁,第5字
3黃侃手批第258頁
4說文校箋第164頁,第2字
5說文考正第156頁,第2字
6說文今釋第554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956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2257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804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98頁,第9字
11標注說文第160頁,第7字
12說文注箋第1239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4341頁【補遺】第16650頁
14通訓定聲第1763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329頁【崇文】第1313頁
16說文句讀第480頁
17章授筆記第170頁,第6字
18古字詁林第四冊,第330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412頁,第5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