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ㄧㄝˋ

卷一艸部共12画
说文解字

卷一

艸部

12画

U+8449

與涉切

𦹁𦶫

𦯧

葉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一下反切與涉切頁碼24頁,第27

異體𦹁𦶫

葉艸木之葉也。从艸枼聲。

附注按:金文像木上多葉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反切亦接反頁碼91頁,第2行,第1

葉艸木之葉也。從艸枼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一下反切與涉切古音第八部頁碼148頁,第2許惟賢64頁,第6

葉艸木之葉也。

段注凡物之薄者,皆得以葉名。

从艸。枼聲。

段注與涉切。古音在八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古人假為世字。

葉,樹木之葉;枼,木片;鍱,金葉。又借為世,以从世聲。《詩》:「昔在中葉」。

葉从世,故古人多假作世字用,如《詩》「昔在中葉」,世也。○案,草木之葉;枼,木之薄片(一枼扁丹);鍱,金葉子。

从世,故古人多假作世字。○枼,木片也;鍱,金葉也。《詩》:「昔在中葉」。

白话解释

葉,草木的葉子。字形采用“艸”作边旁,“枼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金文有枼字,一般指用為世字的繁體,如「萬枼亡疆」、「永枼毋忘」、「萬枼鼓之」、「枼萬孫子」等文例是。嚴格而言,應與葉字無涉。明確見葉字字形,始於戰國文字。字從艸、枼聲,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《說文》:「葉,艸木之葉也。」段注:「凡物之薄者,皆得以葉名。」隸書字形有分別因承戰國文字和篆文。規範字形則改從口、從十聲。

葉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6頁,第2字
2陳昌治本第75頁,第8字
3黃侃手批第74頁
4說文校箋第33頁,第7字
5說文考正第27頁,第23字
6說文今釋第99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188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468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52頁,第4字
10說文標整第19頁,第5字
11標注說文第32頁,第9字
12說文注箋第279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1708頁
14通訓定聲第564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84頁【崇文】第333頁
16說文句讀第97頁
17章授筆記第42頁,第5字
18古字詁林第一冊,第474頁,第2字
19古字釋要第80頁,第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