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tǎo ㄊㄠˇ

卷三言部共10画
说文解字

卷三

言部

10画

U+8A0E

他晧切

討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上反切他皓切頁碼76頁,第21

討治也。从言从寸。

附注徐鍇繫傳作「从言、寸」,注云:「寸,法也。奉辭伐罪,故从言。此會意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五反切他老反頁碼214頁,第7行,第2

討治也。從言、寸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寸,法也。奉辭伐罪,故從言。此會意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上反切他晧切古音第三部頁碼402頁,第4許惟賢181頁,第11

討治也。

段注發其紛糾而治之曰討。《秦風》傳曰:蒙討羽也。箋云:蒙尨也。討,襍也。畫襍羽之文於伐。故曰尨伐據鄭所言。則討者,亂也。治討曰討。猶治亂曰亂也。《論語》。世叔討論之。馬曰:討,治也。《學記》。古之學者。比物醜類。醜或作討。凡言討論,探討。皆謂理其不齊者而齊之也。

从言寸。

段注寸,法也。或曰:從肘省聲。他晧切。古音在三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訓治,亦訓亂;討亂者,治也。

今人索物曰討,即誅求之意。如討賬是也。引申為討飯之討,無誅求意。討訓亂者,乃糅之假借,討从肘省聲,肘與糅音同。

訓治亦訓亂,討亂者,治也。

白话解释

讨,处治不公不义。字形采用“言、寸”会义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從言、從寸,隸書、楷書同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段玉裁《說文解字注》以為「或曰,從肘省聲」,從古文字來看,從「寸」的字有一部分確實來自「肘」聲,如「酎」、「疛」、「紂」等。甲骨文「肘」字作「」,從「又」,以指事符號指示「肘」的部位。「」旁寫成隸楷就和「寸」旁完全相同。如依段玉裁說,在六書中屬於形聲,聲符簡省。「肘」聲和「討」意義無關,因此聲不兼義。

討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52頁,第13字
2陳昌治本第219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172頁
4說文校箋第106頁,第4字
5說文考正第98頁,第16字
6說文今釋第351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614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1421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521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63頁,第5字
11標注說文第106頁,第13字
12說文注箋第788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3149頁【補遺】第16459頁
14通訓定聲第1113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218頁【崇文】第869頁
16說文句讀第302頁
17章授筆記第116頁,第1字
18古字詁林第三冊,第122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274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