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sòng ㄙㄨㄥˋ

卷三言部共14画
说文解字

卷三

言部

14画

U+8AA6

似用切

誦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上反切似用切頁碼69頁,第19

誦諷也。从言甬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五反切似共反頁碼195頁,第3行,第1

誦諷也。從言甬聲。

鍇注臣鍇以爲臨文爲誦。誦,從也,以口從其文也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上反切似用切古音第九部頁碼360頁,第1許惟賢162頁,第1

誦諷也。从言。甬聲。

段注似用切。九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有聲調曰誦。

有聲調曰誦。

白话解释

诵,朗读。字形采用“言”作边旁,采用“甬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從言、甬聲,隸書、楷書同。字從「言」為義符,表示是與言語有關的動作;從「甬」為聲符,不兼義,依《說文》,「甬」字本義為「艸木華甬甬然也」,意思是草木開花興盛的樣子,此義與「誦」無關,因此不兼義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誦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38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195頁,第7字
3黃侃手批第158頁
4說文校箋第93頁,第13字
5說文考正第88頁,第19字
6說文今釋第306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529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1261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459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56頁,第17字
11標注說文第93頁,第17字
12說文注箋第703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2912頁【補遺】第16426頁
14通訓定聲第150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192頁【崇文】第765頁
16說文句讀第268頁
17章授筆記第103頁,第3字
18古字詁林第二冊,第732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251頁,第5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