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shì ㄕˋ

卷三言部共17画
说文解字

卷三

言部

17画

U+8B1A

神至切

謚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上反切伊昔切、呼狄切頁碼76頁,第35

謚笑皃。从言益聲。

附注按:姚文田、嚴可均《說文校議》認為:《說文》「謚」字原無「笑皃」之訓,後人既改「謚」為「諡」,又取《字林》以「謚」為笑聲竄入,且改「笑聲」為「笑皃」。「謚」之訓解當為「行之迹也。从言,益聲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五反切伊昔反頁碼216頁,第1行,第3

謚笑皃。從言益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猶笑言呃呃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上反切神至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403頁,第2許惟賢182頁,第3

謚行之迹也。

段注《周書・謚法》解,《檀弓・樂記・表記》注皆云:謚者,行之迹也。謚迹曡韵。

从言。益聲。

段注按各本作從言兮皿闕。此後人妄改也。攷玄應書引《說文》。謚,行之迹也。從言益聲。《五經文字》曰:謚,《說文》也。謚,《字林》也。《字林》以謚爲𥬇聲。音呼益反。《廣韵》曰:諡《說文》作謚,《六書故》曰:唐本《說文》無諡。但有謚。行之迹也。據此四者。《說文》從言益無疑矣。自呂忱改爲謚。唐宋之閒又或改爲諡。遂有改《說文》而依《字林》羼入謚笑皃於部末者。然唐《開成石經》,宋一代書版皆作謚不作諡。知徐鉉之書不能易天下是非之公也。近宗《說文》者。不能攷知《說文》之舊。如汲古閣刊《經典》依宋作謚矣。而覆改爲諡。可歎也。今正諡爲謚。而刪部末之謚𥬇皃。學者可以撥雲霧而覩青天矣。神至切。古音在十六部。

謚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53頁,第10字
2陳昌治本第220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173頁
4說文校箋第107頁,第4字
5說文考正第99頁,第3字
6說文今釋第353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619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1433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524頁,第4字
10說文標整第63頁,第16字
11標注說文第107頁,第8字
12說文注箋第793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3166頁
14通訓定聲第2130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221頁【崇文】第881頁
16說文句讀第305頁
17古字詁林第三冊,第126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275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