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ㄈㄨˋ

卷六貝部共15画
说文解字

卷六

貝部

15画

U+8CE6

方遇切

賦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下反切方遇切頁碼205頁,第19

異體

賦斂也。从貝武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二反切方布反頁碼526頁,第1行,第2

賦斂也。從貝武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賦者,分也,分取之分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下反切方遇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126頁,第3許惟賢497頁,第3

賦斂也。

段注《周禮・大宰》。以九賦斂財賄。斂之曰賦。班之亦曰賦。經傳中凡言以物班布與人曰賦。

从貝。武聲。

段注方遇切。五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斂。賦比興之賦亦班布也。

賦比興,有[班]布之意,敷陳也。

白话解释

赋,征收钱财。字形采用“贝”作边旁,“武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始見西周金文,亦僅一見宣王時的〈毛公鼎〉,賦字仍沒有賦稅意。至戰國文字始有賦歛的用法,字至《睡虎地秦簡》,見字形由上下式調整為左右式。篆文字形沿用秦簡。《說文》:「賦,歛也。从貝、武聲。」段注:「經傳中凡言以物班布與人曰賦。」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賦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05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519頁,第5字
3黃侃手批第402頁
4說文校箋第260頁,第3字
5說文考正第252頁,第4字
6說文今釋第898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1559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3362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329頁,第4字
10說文標整第159頁,第28字
11標注說文第257頁,第5字
12說文注箋第2069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6514頁【補遺】第16971頁
14通訓定聲第1618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542頁【崇文】第2165頁
16說文句讀第826頁
17章授筆記第273頁,第4字
18古字詁林第六冊,第221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627頁,第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