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ㄅㄚˊ

卷二足部共12画
说文解字

卷二

足部

12画

U+8DCB

北末切

跋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下反切北末切頁碼61頁,第35

跋蹎跋也。从足犮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四反切步捋反頁碼179頁,第3行,第2

跋蹎跋也。從足犮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下反切北末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331頁,第1許惟賢148頁,第12

跋蹎也。

段注依《豳風・正義》訂。跋,經傳多叚借沛字爲之。《大雅》、《論語》顚沛皆卽蹎跋也。《毛傳》。顚,仆也。沛,拔也。拔同跋。《豳風・狼跋》亦或作拔。《馬融・論語》注曰:顚沛,僵仆也。按《豳風・狼跋》其胡謂𦇏也。𦇏則仆矣。引伸爲近人題跋字。題者標其前。跋者系其後也。《邶風傳》。艸行曰跋。別一義。

从足。犮聲。

段注北末切。《廣韵》蒲撥切。十五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跋(入)䟺(去),一字也。顛沛之沛即上二字之假。

白话解释

跋,蹎簸跋涉。字形采用“足”作边旁,采用“犮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作,由「足」、「犮」二字構成。從足,示人體行動之義。從犮,聲符,注明音讀,兼表義。犮,從犬而曳其足,示犬行動不便之貌。引申為跋涉長途,顛沛傾倒。隸書承自篆文,右體隸變作「犮」。楷書承自隸書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
跋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21頁,第9字
2陳昌治本第178頁,第10字
3黃侃手批第145頁
4說文校箋第85頁,第13字
5說文考正第80頁,第19字
6說文今釋第278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480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1171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419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50頁,第4字
11標注說文第86頁,第8字
12說文注箋第642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2753頁【補遺】第16398頁【補編】第14880頁【後編】第14542頁
14通訓定聲第2729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78頁【崇文】第709頁
16說文句讀第244頁
17章授筆記第96頁,第3字
18古字詁林第二冊,第599頁,第3字
19古字釋要第228頁,第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