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gōu ㄍㄡ

卷三句部共13画
说文解字

卷三

句部

13画

U+9264

古矦切

鉤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上反切古侯切頁碼67頁,第11

鉤曲也。从金从句,句亦聲。

附注段玉裁依《韻會》在「曲」下補「鉤」字,注:「鉤鑲、吳鉤、釣鉤,皆金為之,故从金。按:句之屬三字皆會意兼形聲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五反切梗尤反頁碼190頁,第3行,第1

鉤曲也。從金、句,句亦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古兵有鉤有鑲,引來曰鉤,推去曰鑲,故晏嬰曰:『曲兵將鉤之。』󰊚鉤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上反切古矦切古音第四部頁碼350頁,第3許惟賢158頁,第3

鉤曲鉤也。

段注鉤字依《韵會》補。曲物曰鉤。因之以鉤取物亦曰鉤。

从金句。句亦聲。

段注鉤鑲,吳鉤,釣鉤皆金爲之。故从金。按句之屬三字皆會意兼形聲。不入手竹《金部》者,會意合二字爲一字。必以所重爲主。三字皆重句。故入《句部》。古矦切。四部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自戰國文字至楷書字形皆為從金、句聲。「金」為金粒,作為形符,表示義與金屬有關;「句」為帶鉤,於此作為示義的聲符,表示音讀。其實「句」是「鉤」的初文,因借為章句,故孳乳為「鉤」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大陸通行規範字作「钩」。

鉤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34頁,第3字
2陳昌治本第191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155頁
4說文校箋第91頁,第6字
5說文考正第86頁,第4字
6說文今釋第298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512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1231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446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54頁,第11字
11標注說文第91頁,第10字
12說文注箋第683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2863頁【補遺】第16417頁
14通訓定聲第1398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87頁【崇文】第745頁
16說文句讀第261頁
17古字詁林第二冊,第680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242頁,第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