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yǐn ㄧㄣˇ yìn ㄧㄣˋ

卷十四阜部共16画
说文解字

卷十四

阜部

16画

U+96B1

於謹切

隱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於謹切頁碼481頁,第2

隱蔽也。从𨸏㥯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依謹反頁碼1121頁,第7行,第1

隱蔽也。從𨸏㥯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於謹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936頁,第3許惟賢1276頁,第7

隱蔽也。

段注《艸部》曰:蔽茀,小皃也。小則不可見。故隱之訓曰蔽。若《孟子》隱几字則當爲𤔌。《𠬪部》曰:𤔌,有所據也。

𨸏。㥯聲。

段注於謹切。十三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安穩字《說文》無,當作㥯,唐人作隱。隱痛當作慇,或作𤔌

訓痛乃慇之借。隱、哀雙聲,亦可假借。安穩、隱几皆㥯之借。

安穩(《說文》無穩),漢唐人作隱,正=𤔌𤔌,有所據也;有所據則安穩矣)。隱痛=慇或㥯。

安穩字古亦作隱,《說文》無,當作𤔌𤔌,有所據也;有所據則安,故可引申。唐人作隱,亦非。訓隱痛者當作慇,或作㥯。

白话解释

隐,蔽匿。字形采用“左耳旁”(阜),是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戰國秦簡,但卻不見於楚簡。秦簡文字下開篆文,字從阜、㥯聲。《說文》:「隱,蔽也。」段注:「小則不可見,故隱之訓曰蔽。」隸楷字形均承篆文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規範字作隐。

隱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953頁,第5字
2陳昌治本第1230頁,第8字
3黃侃手批第912頁
4說文校箋第643頁,第5字
5說文考正第572頁,第10字
6說文今釋第2131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3555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7138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3038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381頁,第18字
11標注說文第618頁,第1字
12說文注箋第5093頁,第4字
13說文詁林第13978頁【補遺】第18096頁
14通訓定聲第3138頁,第4字
15說文義證第1274頁【崇文】第5093頁
16說文句讀第2104頁
17章授筆記第599頁,第7字
18古字詁林第十冊,第821頁,第2字
19古字釋要第1319頁,第1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