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ㄍㄜˊ

卷三革部共9画
说文解字

卷三

革部

9画

U+9769

居玉切、古覈切

𠦶

革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下反切古覈切頁碼83頁,第1

革獸皮治去其毛,革更之。象古文革之形。凡革之屬皆从革。

𠦶

𠦶古文革从三十。三十年爲一世,而道更也。𦥑聲。

附注林義光《文源》:「從卅非革之義,廿十亦不為卅,古作象獸頭角足尾之形。」「(臼)象手治之。」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象獸皮攤開製革之形。以古文字而言,『口』形往往象獸頭,中豎為獸皮,兩旁為張開之皮革,象製革之形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六反切溝厄反頁碼229頁,第7行,第1

𠦶獸皮治去其毛,革更之,象古文革之形。凡革之屬,皆從革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此從古文革省之也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230頁,第1行,第1

古文革從卅。卅年爲一世,而道更也。𦥑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皮去其毛染而瑩之曰革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下反切居玉切、古覈切古音第一部頁碼425頁,第1許惟賢192頁,第1

𠦶獸皮治去其毛曰革。

段注各本獸皮治去其毛革更之,象古文革之形。文義,《句讀》皆不可通。今依《召南》、《齊風》、《大雅》、《周禮掌皮》四疏訂正。革與鞹二字轉注。皮與革二字對文則分別。如秋斂皮,冬斂革是也。散文則通用。如司裘之皮車卽革路,詩《羔羊傳》革猶皮也是也。

革,更也。

段注二字雙聲。治去其毛。是更改之義。故引伸爲凡更新之用。《襍卦傳》曰:革,去故也。鄭注易曰:革,改也。《公羊傳》。革取清者。何曰:革,更也。《管子・輕重》革築室房注。革,更也。

象古文革之形。

段注凡字有依倣古文製爲小篆。非許言之。猝不得其於六書居何等者。如革曰象古文革之形,弟曰從古文之象,民曰從古文之象,酉曰象古文酉之形是也。易𦥑爲口,葢省煩爲𥳑耳。而或云從卅。从囗,音韋。囗爲國邑。卅年而法更。此葢楊承慶《字統》之肊說。古覈切。一部。

凡革之屬皆從革。

古文革。從𠦃

段注上廿下十。是三十也。

𠦃年爲一世而道更也。

段注據此則𠦶之本訓更。後以爲皮去毛之字。

𦥑聲。

段注𦥑居玉切。在三部。革在一部。合音冣近。

白话解释

革,将兽皮上的兽毛脱去,对兽皮加工美化处理。篆文字形像古文的“革”的形状。所有与革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革”作边旁。, 这是古文写法的“革”字,采用“三、十”会义。三十年为一世,而世道也将为之一变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之,像撐開獸革待乾的樣子(《文字析義》,P.43)。金文、戰國文字之形,承於甲文二例,僅繁簡不同而已。字經隸書,形變作,前者改像獸頭之廿為「艹」,後者將「艹」連筆作「」,頗失其形,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。古文,也像獸革待乾的樣子,只是獸身部分多了一些紋理而已,不影響其音、義。以上諸形,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。在六書中屬於象形。

革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65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233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185頁
4說文校箋第113頁,第1字
5說文考正第107頁,第1字
6說文今釋第378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649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1511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556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67頁,第7字
11標注說文第113頁,第1字
12說文注箋第833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3287頁【補遺】第16487頁【補編】第14880頁
14通訓定聲第832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231頁【崇文】第921頁
16說文句讀第323頁
17說文新證第187頁,第1字
18古字詁林第三冊,第256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290頁,第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