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shí ㄕˊ ㄙˋ ㄧˋ

卷五食部共9画
说文解字

卷五

食部

9画

U+98DF

乘力切

𠊊𩚁𩚀𩚃

食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下反切乘力切頁碼163頁,第7

𠊊

異體𩚁𩚀、食、𩚃

𠊊一米也。从皀亼聲。或說亼皀也。凡食之屬皆从𠊊

附注林義光《文源》:「(吳王姬鼎)从亼倒口在皀上,皀薦熟物器也。象食之形。」按:古文字食,從𠔼(張口向下)在㿝(簋,食具)上表意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反切神隻反頁碼408頁,第5行,第1

𠊊一米也。從皀、亼。或說亼、皀也。凡食之屬,皆從食。讀若粒。

鍇注臣鍇曰:「亼,音集;食,食也;下食字音飯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下反切乘力切古音第一部頁碼870頁,第1許惟賢386頁,第4

𠊊亼米也。

段注各本作一米也。《玉篇》同。葢孫強時巳誤矣。《韵會》本作米也。亦未是。今定爲亼米也。由亼字俗罕用而誤也。以合下云亼口例之。則此當爲亼米信矣。亼,集也。集眾米而成食也。引伸之人用供口腹亦謂之食。此其相生之名義也。下文云:飯,食也。此食字引伸之義也。人食之曰飯。因之所食曰飯。猶之亼米曰食。因之用供口腹曰食也。食下不曰飯也者何也。食者自物言。飯者自人言。嫌其義不顯。故不以飯釋食也。飯下何以云食也。自䉵篆以下皆自人言。故不嫌也。《周禮》膳夫職注曰:食,飯也。《曲禮》食居人之左注。食,飯屬也。凡今人食分去入二聲。飯分上去二聲。古皆不如此分別。

从皀。亼聲。或說亼皀也。

段注此九字當作从亼皀三字。經淺人竄改不可通。皀者,穀之馨香也。其字从亼皀。故其義曰亼米。此於形得義之例。乘力切。一部。

𠊊之屬皆从𠊊

段注鍇本此下有讀若粒三字。衍文。

白话解释

食,一粒米。字形采用“皀”作边旁,采用“亼”作声旁。也有的人说,字形是由“亼、皀”会义。所有与食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食”作边旁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之,由亼和構形。亼,像屋頂呈三角之形,音ㄐㄧˊ(jí),義為屋頂,在此引申作「集」解。,是古代盛黍稷的器皿,是簋字的初文。其形上像器蓋,中像器容,下像器項和底座。二字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。在六書中屬於象形。二形結合成,則可會出「進食」的意思(《文字析義》,P.525)。另一形,兩旁各多一飾畫,不影響其音、義。金文、戰國文字、篆文之食,都承甲文之形而來,只是簋形的下方稍有不同而已。字經隸書,形變作,頗失其形。楷書沿之隸書第二例以定體。食既由亼、構成,又和亼、沒聲音關係,所以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
食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23頁,第5字
2陳昌治本第420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329頁
4說文校箋第208頁,第11字
5說文考正第201頁,第5字
6說文今釋第713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1249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2814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046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128頁,第6字
11標注說文第206頁,第7字
12說文注箋第1652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5327頁【補遺】第16788頁
14通訓定聲第876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426頁【崇文】第1701頁
16說文句讀第638頁
17說文新證第435頁,第1字
18古字詁林第五冊,第315頁,第2字
19古字釋要第515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