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cān ㄘㄢ

卷十馬部共21画
说文解字

卷十

馬部

21画

U+9A42

倉含切

驂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上反切倉含切頁碼323頁,第22

驂駕三馬也。从馬𠻝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九反切七南反頁碼796頁,第3行,第2

驂駕三馬也。從馬參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上反切倉含切古音第七部頁碼1857頁,第2許惟賢812頁,第1

驂駕三馬也。

段注驂三曡韵爲訓。《詩・干旄》:良馬四之。良馬五之。良馬六之。傳曰:四之,御四馬也。五之,驂馬五轡也。六之,四馬六轡也。然則毛公有駕三之說矣。王肅云:古者一轅之車駕三馬。則五轡。其大夫皆一轅車。夏后氏駕兩謂之麗。殷益以一騑謂之驂。周人又益以一騑謂之駟。本從一驂而來。亦謂之驂。經言驂則三馬之名。《五經異義》。天子駕數。易孟京,《春秋・公羊》說天子駕六。詩毛說天子至大夫同四。士駕二。詩云四騵彭彭。武王所乘。龍旂承祀。六轡耳耳。魯僖所乘。《四牡》騑騑。周道倭遲。大夫所乘。謹按禮王度記曰:天子駕六。諸侯與卿同駕四。大夫駕三。士駕二。庶人駕一。說與易,《春秋》同。駁曰:玄之聞也。《周禮・校人》。掌王馬之政。凡頒良馬而養乘之。乘馬一師四圉。四馬爲乘。此一圉者,養一馬而一師監之也。尚書《顧命》。諸侯入應門。皆布乘黃朱。言獻四黃馬朱鬛也。旣實周天子駕六。校人則何不以馬與圉以六爲數。《顧命》諸侯何以不獻六馬。《易經》時乘六龍者,謂陰陽六爻上下耳。豈故爲禮制。王度記云天子駕六者,自是漢法,與古異。大夫駕三者,於經無以言之。依鄭駁則古無駕三之制。孔晁云:馬以引重。左右當均。一轅車以兩馬爲服。旁以一馬驂之。則偏而不調。非人情也。株林曰:乘我乘驕。傳曰:大夫乘驕。則毛以大夫亦駕四也。且殷之制亦駕四。故王基云:《商頌》約軧錯衡。八鸞锵锵。是則殷駕四不駕三也。按詩箋曰:驂,兩騑也。《檀弓》注曰:騑馬曰驂。葢古者駕四。兩服馬夾輈在中。左右各一。騑馬左右皆可以三數之。故謂之驂。以其整齊如翼言之則謂之騑。驂本非謂駕三也。顧王度記曰大夫駕三。《故訓傳》亦言驂馬五轡。則是古有其說。故許釋驂爲駕三。然許不偁王度記天子駕六以下云云:於騑下亦云驂也。是《說文》晚成。不堅執《異義》之說。其說經非不與鄭合矣。

从馬。參聲。

段注倉含切。古音在七部。

驂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636頁,第5字
2陳昌治本第803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614頁
4說文校箋第412頁,第2字
5說文考正第384頁,第14字
6說文今釋第1385頁,第6字
7說文約注第2363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4750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043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252頁,第4字
11標注說文第398頁,第8字
12說文注箋第3307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9604頁【補遺】第17457頁
14通訓定聲第393頁,第7字
15說文義證第831頁【崇文】第3321頁
16說文句讀第1327頁
17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480頁,第3字
18古字釋要第916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