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chǐ ㄔˇ

卷二齒部共15画
说文解字

卷二

齒部

15画

U+9F52

昌里切

齿

𣦋𣥫𠚒𦥒𠔒

齒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下反切昌里切頁碼58頁,第13

異體𣦋𣥫

齒口齗骨也。象口齒之形,止聲。凡齒之屬皆从齒。

𠚒

異體𦥒𠔒

𠚒古文齒字。

附注于省吾《甲骨文字釋林》:「甲骨文齒字,象口內齒牙形。晚周鉨文齒字作𠚒,加止為音符,遂變成形聲字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四反切赤里反頁碼168頁,第7行,第1

𠚒口齗骨也。象口齒之形,止聲。凡齒之屬,皆從齒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口齗骨,齒也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169頁,第1行,第1

古文齒字。

鍇注臣鍇曰:「鼠字從此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下反切昌里切古音第一部頁碼311頁,第4許惟賢139頁,第11

𠚒口齗骨也。

段注鄭注《周禮》曰:人生齒而體僃。男八月,女七月而生齒。

象口齒之形。

段注𠈌者,象齒。餘口字也。

止聲。

段注昌里切。一部。

凡齒之屬皆从齒。

段注从小徐也。大徐本誤。

古文齒字。

段注古文獨體象形。不加聲旁。

白话解释

齿,口腔中用来咬断骨头、嚼食的器官。字形像口齿之形,“止”是声旁。所有与齿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齿”作边旁。,是古文写 法的“齿”字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二例,都像張口露齒的樣子,屬合體象形。金文第一例口中之齒填實,本是金文的常例;第二例上加止為聲,屬形聲。戰國文字三例,顯是承自金文第二例,從、止聲。篆文下從合體象形的,上從止聲,是今齒字所本。字經隸書,形變作,下為形符,上為聲符,還能看出它的形、義。作,則止作,不免失形。楷書齒上沿篆文之形十分明顯。自金文第二例至楷書之齒,都是從、止聲的形聲字。古文,像張口見齒之形,屬合體象形。

齒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13頁,第8字
2陳昌治本第167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138頁
4說文校箋第79頁,第8字
5說文考正第75頁,第12字
6說文今釋第259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447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1113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392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46頁,第14字
11標注說文第80頁,第5字
12說文注箋第604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2659頁【補遺】第16386頁
14通訓定聲第647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169頁【崇文】第673頁
16說文句讀第228頁
17說文新證第138頁,第2字
18古字詁林第二冊,第555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219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