凝
复制凝字概述
纠错〔凝〕字拼音是(níng),部首是冫部,总笔画是16画。
〔凝〕字是左中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冫、疑”,五行属水。
〔凝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古冰字,从水,从疑。疑,止也。疑亦声。本义是结冰。
〔凝〕字仓颉码是IMPKO,五笔是UXTH,四角号码是37181,郑码是TDXI,中文电码是0413,区位码是3693。
〔凝〕字的UNICODE是U+51D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957,UTF-32:000051DD,UTF-8:E5 87 9D。
〔凝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3370,属常用字。
凝的笔顺
纠错凝的意思
纠错凝
níngㄋㄧㄥˊ基本解释
①凝结,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。~结。~固。~冻。~集。~脂。~滞。
②聚集,集中。~聚。~重( zhòng )。~神(聚精会神)。~思。~眸。~睇(注视)。~练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会意。古冰字,从水,从疑。疑,止也。疑亦声。本义:结冰。
2.同本义。
凝,水坚也。 凝,定也。 肤如凝脂。 凝土以为器。 天气严疑之气。 霜锷水凝。 幕中草檄( xì )砚水凝。
凝寒(寒冷冻结);凝冰(冰;结冰);凝雨(雪);凝涸(冻结);凝霜(凝结成霜)
freeze;
3.凝聚;积聚。
沙石凝积,地势无所宜。 瀚海阑干百丈冰,愁云惨淡万里凝。
油还没凝住;水凝成了冰;凝合(聚拢集结);凝情(凝聚愁情);凝图(收聚天下图书);凝尘(积聚的尘土);凝蹇(凝结);凝露(凝结的露珠;凝聚成露;凝结着露珠);凝心(专心;一心一意);凝玩(专心观赏把玩);凝念(沉思;专心思考);凝待(专心等待);凝睛(眼不转睛);凝意(意念专注)
condense; agglutinate; coagulate;
4.集中;注目;注视。
用志不分、乃凝于神。 凝听翔立。
凝盼(注视);凝目(注目;凝视);凝眺(注目远望);凝眼(注目);凝瞳(注目)
concentrate one's attention; fix one' s eyes on;
5.停止;静止。
舟凝滞于水滨,车逶迟于山侧。
凝坐(静坐);凝停(静止;停滞);凝绝(停止;中断);凝族(冕旒静止不动。形容帝王态度肃穆专注);凝澹(静止)
stop;
形容词
1.稳重;庄重。
器量宏大,风度端凝。
凝正(稳重端庄);凝厚(稳重敦厚);凝直(庄重而正直);凝峻(庄重严峻);凝特(庄重严肃,与众不同);凝简(庄重而朴实);凝旷(端庄旷达);凝稳(端庄稳重)
calm and steady;
2.徐缓。
缓歌慢舞凝丝竹。
凝笳(徐缓幽咽的笳声);凝净(平缓明静)
slow;
3.表示程度很深 。
凝冬(严冬);凝冽(谓严寒);凝寒(严寒);凝湛(深湛清澈);凝烟(浓密的雾气)
deep;
越南字释义
凝字的翻译
纠错- coagulate; congeal; freeze
- erstarren, gerinnen, gefrieren (V), mit konzentrierter Aufmerksamkeit
- se congeler, se condenser, se concentrer
凝的国语辞典解释
凝
níngㄋㄧㄥˊ详细解释
动
1.液体结成固体或气体变成液体。
《易经 · 坤卦 · 象曰》:“履霜坚冰,阴始凝也。”唐 · 岑参《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》诗:“幕中草檄砚水凝。”
凝结。
2.聚集、凝集。
唐 · 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潦水尽而寒潭清,烟光凝而暮山紫。”宋 · 欧阳修《渔家傲 · 九月霜秋秋已尽》词:“云欲凝,雁来应有吾乡信。”
凝聚。
3.成、形成。
《书经 · 皋陶谟》:“抚于五辰,庶几其凝。”汉 · 孔安国 · 传:“凝,成也。”南朝梁 · 刘勰《文心雕龙 · 原道》:“龙凤以藻绘呈瑞,虎豹以炳蔚凝姿。”
4.巩固。
《荀子 · 议兵》:“兼并易能也,唯坚凝之难焉。”
5.止、停。
唐 · 孙处玄《句》诗:“日侧南涧幽,风凝北林暮。”宋 · 卢祖皋《望江南 · 疏雨过》词:“因看胡蝶著双飞,凝扇立多时。”
副
1.注意力专注或集中。
唐 · 白居易《霓裳羽衣歌》:“当时乍见惊心目,凝视谛听殊未足。”
凝思、凝望。
2.徐缓。
《文选 · 谢朓 · 鼓吹曲》:“凝笳翼高盖,叠鼓送华辀。”唐 · 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缓歌谩舞凝丝竹,尽日君王看不足。”
形
1.盛美、华丽。
唐 · 韩愈《幽怀》诗:“凝妆耀洲渚,繁吹荡人心。”
2.肃重、庄严。《淮南子 · 兵略》:“湫漻如秋,典凝如冬。”《新唐书 · 卷一二四 · 宋璟传》:「璟风度凝远,人莫涯其量。
凝的两岸词典解释
凝
níngㄋㄧㄥˊ详细解释
1.凝结。
凝固、猪油已经凝住了。
2.集中(注意力)。
凝视、凝思、屏气凝神。
凝的字源字形
纠错唐 石经 开成石经
唐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
宋 印刷字体 广韵
宋 印刷字体 增韵
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