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yāo ㄧㄠ

女部共7画左右结构U+5996CJK 基本汉字
汉语字典

女部

7画

4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VTDY

VHK

ZMMG

42484

1179

4993

U+5996

5313134 撇点、撇、横、撇、横、撇、捺

𡝩 𧨶 𩲓

妖字概述

折叠展开

〔妖〕字拼音是yāo,部首是女,总笔画是7画。

〔妖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女、夭”,五行属火。

〔妖〕字仓颉码是VHK,五笔是VTDY,四角号码是42484,郑码是ZMMG,中文电码是1179,区位码是4993

〔妖〕字的UNICODE是U+5996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2934,UTF-32:00005996,UTF-8:E5 A6 96。

〔妖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0920,属常用字

〔妖〕字异体字是𡝩𧨶𩲓

妖的笔顺

折叠展开
Loading...

妖的意思

折叠展开

yāoㄧㄠ

基本解释

迷信的人指异于常态而害人的东西。~魔鬼怪。~精(①妖怪;②喻姿色迷人的女子。“”均读轻声)。~氛。

装束或神态不正派。~里~气。~态。

媚,艳丽。~女。~娆。~艳。~冶。~妍。

邪恶而迷惑人的。~言。~人。~术。

详细解释

形容词

1.形声。从女,夭声。

2.同本义gorgeous

妖,妍也。 —— 《三苍》妖夫曳衔。 —— 《楚辞·天问》妖冶闲都。 —— 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。注:“妖冶,美好也。”妖姬静女。 —— 清· 侯方域《壮梅堂文集》

妖妍(艳丽);妖姿(艳丽的姿容);妖异(美艳奇异);妖丽(艳丽);妖靡(艳丽华美);妖蛊(艳丽);妖姬(美女);妖玩(美女)

3.怪诞,怪异 weird

妖蜃(传说中的海中怪物,能吐气成海市蜃楼);妖幻(怪异的幻术);妖邪(妖异怪诞)

4.妖媚。淫邪,不正seductively charming

梁冀妻 孙寿,色美而善为妖态,作愁眉。 —— 《后汉书》

妖红(妇女勾引男子并与其私通);妖妙(妖娆美好);妖惑(惑人的媚态);妖韶(妖绕美好);妖娇(娇美);妖服(妖冶的服装)

5.不祥 ominous

妖氛(不祥的云气);妖星(古代指预兆灾祸的星,如彗星);妖祥(凶兆和吉兆);妖服(不祥之服)

6.邪恶;品质恶劣 evil

妖童(邪恶的小子)

7.装束奇特、作风不正派——多指女性 bewitching; coquettish

妖妖调调(妖里妖气;俏艳而轻佻);妖里妖气

名词

1.古称一切反常怪异的事物或现象abnormal thing or phenomena

人无衅焉,妖不自作。 —— 《左传·庄公十四年》心和而出,且为声为名,为妖为孽。 —— 《庄子·人间世》

妖变(指反常、怪异的现象和事物)

2.迷信传说中称害人的怪物goblin

菩萨又怕那妖无礼,却把一个箍儿,丢在那妖头上。 —— 《西游记》

3.借指美女 beauty

妖玩

妖字的翻译

折叠展开
  1. strange, weird, supernatural
  2. Dämon, Gespenst, Teufel (S)​, aufreizend, bezaubernd, lasziv, liederlich, verhexend (Adj)​, boshaft, tückisch (Adj)
  3. monstrueux, ensorcelant, séduisant, monstre, démon

妖的国语辞典解释

折叠展开

yāoㄧㄠ

详细解释

1.妩媚、艳丽。

《文选•曹植•美女篇》:“美女妖且闲,采桑歧路间。”宋•苏轼〈牡丹记叙〉:“盖此花见重于世三百余年,穷妖极丽,以擅天下之观美。”

2.装束奇怪、仪态不庄重。

《儿女英雄传•第七回》:“只见她……卷著大宽的桃红袖子,妖气妖声,怪模怪样的问了那女子一声。”

1.违反自然常理的事物或现象。

《左传•庄公十四年》:“人无衅焉,妖不自作,人弃常则妖兴。”唐•元稹〈酬刘猛见送〉诗:“种花有颜色,异色即为妖。”

2.传说中奇怪反常而能害人的东西,多具有法术,能作各种变化。

《西游记•第一七回》:“菩萨又怕那妖无礼,却把一个箍儿丢在那妖头上。”《警世通言•卷一四•一窟鬼癞道人除怪》:“邪怪为妖,入山洞穴中捉出。”

注: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

妖的两岸词典解释

折叠展开

yāoㄧㄠ

详细解释

1.艳丽;妩媚。

妖艳、妖娆。

2.传说中,能幻化成各种容貌,施妖术而危害人的怪物。

妖怪、妖魔、妖精。

3.过于妖艳,仪态不端(多指女性)。

妖女、妖冶、妖里妖气。

4.怪诞邪恶迷惑人心的。

妖术、妖道、妖言惑众。

5.〈书〉违反常理的事物或现象。通“”。

妖祥。

注: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