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xíng ㄒㄧㄥˊ

彡部共7画左右结构U+5F62CJK 基本汉字
汉语字典

彡部

7画

4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GAET

MTHHH

AEPD

12422

1748

4846

U+5F62

1132333 横、横、撇、竖、撇、撇、撇

𢒈

形字概述

折叠展开

〔形〕字拼音是xíng,部首是彡,总笔画是7画。

〔形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开、彡”,五行属水。

〔形〕字仓颉码是MTHHH,五笔是GAET,四角号码是12422,郑码是AEPD,中文电码是1748,区位码是4846

〔形〕字的UNICODE是U+5F62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4418,UTF-32:00005f62,UTF-8:E5 BD A2。

〔形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0604,属常用字

〔形〕字异体字是𢒈

形的笔顺

折叠展开
Loading...

形的意思

折叠展开

xíngㄒㄧㄥˊ

基本解释

实体。~仪(体态仪表)。~体。~貌。~容。~骸。~单影只。~影相吊。

样子。~状。~式。~态。~迹。地~。情~。

表现。~诸笔墨。喜~于色。

对照,比较。相~见绌。

状况,地势。~势。

古同“”,模子。

古同“”,刑罚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同本义shape; form

形,象形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物成生理谓之形。 —— 《庄子·天地》雷雨之动满形。 —— 《易·屯》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。 —— 《礼记·乐记》形色天性也。 —— 《孟子》形者,生之具也。 —— 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。 —— 《列子·说符》形似酒尊。 —— 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鸟兽之形。形若土狗。 —— 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因势象形。 —— 明· 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
形物(有形之物);条形;线形;方形;圆形;球形;梯形;三角形;正方形;多角形;多边形;口形;体形

2.形体,实体body

可以隐形。 —— 三国魏· 邯郸淳《笑林》无案牍之劳形。 —— 唐· 刘禹锡《陋室铭》山岳潜形。 —— 宋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钩勒形廓。 —— 蔡元培《图画》

形寂(死亡);形响(形体和声响);形解(形体超脱现实;道教指尸解);有形;无形;整形;形生(身体与性命);形性(形体和性质);形训(用文字形体的分析来释字义)

3.容色,容貌appearance

望远者,察其貌,而不察其形。 —— 《谷梁传》

形藏(模样、身分);形质(容貌与性情);形秽(容貌不洁)

4.各种自然环境或地表的自然特征terrain

秦,形胜之国。 —— 《史记》

形便(地形有利);形要(形势险要);形局(地理格局)

5.情势,形势situation

由此言之,勇怯,势也;强弱,形也。 —— 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仆未之得验,然其形必然。 —— 汉· 贾谊《铸钱》不能者之形。 ——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鼎足之形。 —— 宋·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
形服(迫于形势而屈服);形宜(按照形势所应注意之事)

6.通“”。模型mold

冰炭不合形。 —— 《韩非子·用人》仪形虞、周之盛。 —— 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仪形文王,万邦作孚。 —— 《潜夫论·德化》

动词

1.画图形draw designs, maps,etc.

乃审厥象,俾以形旁求于天下。 —— 《书·说命》

形摹(描摹)

2.使之现形,显露,显示show; express

形,见也。 —— 《广雅》然后心术形焉。 —— 《礼记·乐记》。注:“犹见也。”形人而我无形,则我专而敌分。 —— 《孙子·虚实》赵王不悦,形于颜色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归而形诸梦。 —— 清· 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
形藏(秘密;隐私);情动于中而形于言;形见(显现;显形);形言(表现在言辞上)

3.比较,对照contrast

令狐綯大怒,说他以己之长,形人之短,文人无行。 —— 《西湖二集》

相形见绌

4.描绘describe

虽有心略辞给,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也。 —— 汉· 枚乘《七发》

5.形成,成为某种形象form

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 —— 《楚辞·天问》惟有道者,能备患于未形也,故祸不萌。 —— 《管子》

形字的翻译

折叠展开
  1. form, shape, appearance
  2. Gestalt (S)​, Form
  3. paraître, comparer, forme, corps, silhouette

形的国语辞典解释

折叠展开

xíngㄒㄧㄥˊ

详细解释

1.实体、身体。

《吕氏春秋•先识览•去宥》:“人之老也,形益衰,而智益盛。”

有形、无形、形影不离。

2.样子、样貌。

《孙子•虚实》:“故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。”《晋书•卷一一四•苻坚载记下》:“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,皆类人形。”

圆形、形象、形态、形容。

3.状况。

情形。

4.地势。

《史记•卷八•高祖本纪》:“秦,形胜之国,带山之险。”

地形、形势。

1.表现、显现。

《礼记•乐记》:“感于物而动,故形于声。”南朝梁•萧统〈文选序〉:“情动于中而形于言。”

喜形于色、形之于外。

2.构成、变成。

《管子•牧民》:“惟有道者,能备患于未形也,故祸不萌。”

3.描写。

形容、难以形于笔墨。

4.比较、对照。

《淮南子•齐俗》:“故高下之相倾也,短修之相形也,亦明矣。”

相形见绌。

注: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

形的两岸词典解释

折叠展开

xíngㄒㄧㄥˊ

详细解释

1.形状;样子。

矩形、多边形。

2.形体。

有形、现形、隐形。

3.表现;显示。

喜怒不形于色。

4.对照;比较。

相形见绌、相形之下,他略胜一筹。

5.描写。

形容。

6.姓。

注: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