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rǎng ㄖㄤˇ

扌部共20画左右结构U+6518CJK 基本汉字
汉语字典

扌部

20画

17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RYKE

QYRV

DSER

50032

2376

4033

U+6518

12141251251112213534 横、竖钩、提、点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竖、竖、横、撇、竖提、撇、捺

𢭗 𢺖 𣀮 𣤸 𣤽 𥀶

攘字概述

折叠展开

〔攘〕字拼音是rǎng,部首是扌,总笔画是20画。

〔攘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扌、襄”,五行属水。

〔攘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手,襄( xiāng )声。本义是推让,退让。

〔攘〕字仓颉码是QYRV,五笔是RYKE,四角号码是50032,郑码是DSER,中文电码是2376,区位码是4033

〔攘〕字的UNICODE是U+6518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5880,UTF-32:00006518,UTF-8:E6 94 98。

〔攘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6421,属次常用字

〔攘〕字异体字是𢭗𢺖𣀮𣤸𣤽𥀶

攘的笔顺

折叠展开
Loading...

攘的意思

折叠展开

rǎngㄖㄤˇ

基本解释

侵夺,偷窃。~羊(指暴露亲人的过失,语出《论语·子路》中的“其父~羊,而子证之”)。~夺。~窃。~善(掠人之美)。

推,排斥。~斥。~除。~夷(抵御外国侵略)。

烦乱。~~(纷乱)。扰~。

捋。~袂。~臂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形声。从手,襄( xiāng )声。本义:推让,退让。

2.同本义politely and modestly decline; make a concession; give in

攘,推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。谓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,字亦作儴。左右攘辟。 —— 《礼记·曲礼上》小子何敢攘焉。 —— 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随流而攘。 —— 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。注:“却退也。”盛揖攘之容。 —— 《汉书·礼乐志》合于尧之克攘。 —— 《汉书·艺文志》

3.排斥,努力消去reject

攘,除也。 —— 《广韵》攘夷狄。 —— 《公羊传·僖公四年》反离谤而见攘。 —— 《楚辞·七谏·沈江》攘白翟之地。 —— 《国语·齐语》攘弃仁义。 —— 《庄子·胠箧》

攘斥(排斥;驱除);攘抑(排除抑止);攘患(排除祸患);攘贪(排除贪欲);攘讨(驱除讨伐);攘却(驱除);攘夷(攘狄。抗拒异族入侵);攘狱(拒捕)

4.stop

既从竖而横构,亦风除而雨攘。 —— 南朝梁· 沈约《郊居赋》

5.侵略invade

诸侯暴乱,擅相攘伐。 —— 《庄子·渔父》南夷相攘。 —— 《汉书·严助传》。注:“谓相侵夺也。”

攘伐(侵夺交战);攘肌及骨(比喻侵及腹地);攘争(争夺);攘服(征服);攘杀(掠夺毁坏);攘掊(掠夺搜括);攘略(侵夺);攘剽(掠夺)

6.偷,盗窃steal

请损之,丹攘一鸡,以待来年,然后已。 —— 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

攘盗(攘窃,盗窃,抢夺);攘鸡(偷鸡);攘取(窃取;夺取)

7.破坏安宁;骚动disturb

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。 —— 《庄子·外物》

攘扰(扰乱);攘攘熙熙(喧嚷纷杂貌);攘攘劳劳(忙乱辛劳);攘乱(扰乱)

8.捋起 [袖子]push up

冯妇攘臂下车。 —— 《孟子·尽心下》攘袖见素手。 —— 魏· 曹植《美女篇》

攘襟(攘衽。揭起衣襟);攘袖(卷起衣袖);攘袪(攘袂。捋上衣袖);攘肱(攘臂);攘卷(捋袖举拳);攘手(攘臂)

9.snatch

自幼时每争攘饮食。 —— 《金史》

10.容忍tolerate

忍尤而攘垢。 —— 《楚辞·离骚》

攘诟(容忍耻辱)

攘字的翻译

折叠展开
  1. seize, take by force; repel
  2. etw. ansich reißen (V)​, sich jdn widersetzen, jdn zurückweisen, vertreiben (V)
  3. repousser

攘的国语辞典解释

折叠展开

1rǎngㄖㄤˇ

详细解释

扰乱。

《淮南子•兵略》:“故至于攘天下,害百姓。”《汉书•卷四○•张良等传•赞曰》:“陈平之志,见于社下,倾侧扰攘楚、魏之间,卒归于汉,而为谋臣。”

2rángㄖㄤˊ

详细解释

1.排斥、排挤。

《公羊传•僖公四年》:“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。”《楚辞•东方朔•七谏•沉江》:“正臣端其操行兮,反离谤而见攘。”

2.捋。指卷袖露出手臂的动作。

《孟子•尽心下》:“冯妇攘臂下车,众皆悦之。”《文选•曹植•美女篇》:“攘袖见素手,皓腕约金环。”

3.窃取。

《孟子•滕文公下》:“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,或告之曰:『是非君子之道。』”

4.侵夺。

《庄子•渔父》:“诸侯暴乱,擅相攘伐,以残民人。”《汉书•卷六四•严助传》:“南夷相攘,使边骚然不安,朕甚惧焉。”

5.祭祀神祇以除不祥。

《礼记•月令》:“九门磔攘,以毕春气。”

注: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

攘的两岸词典解释

折叠展开

rángㄖㄤˊ

详细解释

1.〈书〉排斥。

攘除奸凶、安内攘外。

2.〈书〉抢夺;偷窃。

攘夺、争权攘利、其父攘羊,而子证之。

3.〈书〉纷乱。

熙来攘往、纷纭扰攘。

4.〈书〉捋起(衣袖)。

攘臂而起。

注: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