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zhǔn ㄓㄨㄣˇ

氵部共13画上下结构U+6E96CJK 基本汉字
汉语字典

氵部

13画

10画

上下结构

IWYF

EGJ

VNED

30401

3294

U+6E96

4413241112112 点、点、提、撇、竖、点、横、横、横、竖、横、横、竖

準字概述

折叠展开

〔準〕字拼音是zhǔn,部首是氵,总笔画是13画。

〔準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淮、十”。

〔準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從水,隼( sǔn )聲。本义是平,不傾斜。

〔準〕字仓颉码是EGJ,五笔是IWYF,四角号码是30401,郑码是VNED,中文电码是3294

〔準〕字的UNICODE是U+6E96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8310,UTF-32:00006e96,UTF-8:E6 BA 96。

〔準〕字异体字是

準的笔顺

折叠展开
Loading...

準的意思

折叠展开

zhǔnㄓㄨㄣˇ

基本解释

定平直的东西。水~。~绳。

标准,法则,可以做为依据的。~则。标~。

鼻子。隆~(高鼻子)。

箭靶的中心。~的( dì )。

正确。~确。~星。瞄~。

〈介〉依照,依据。~此处理。

〈副〉一定,确实。~保。~定。

和某类事物差不多,如同,类似。~尉。~平原。

详细解释

形容词

1.形聲。從水,隼( sǔn )聲。本義:平,不傾斜。

2.同本義(取義於水平,側重於平穩)level

凖,平也。 —— 《說文》。字亦俗作準。段玉裁注:“謂水之平也。天下莫平於水,水平謂之凖”推而放諸東海而凖。 —— 《禮記·祭義》。注:“猶平也。”

3.亦指其他物體的平。

輈注則利凖,利凖則久,和則安。 —— 《周禮·考工記》

準望(測繪地圖的方法之一)

4.準確 accurate; precise; exact

不知準不準;投籃準;打得準;猜得準;準成(準星;準確可靠);準當(準確恰當);那準不對;沒準兒

5.輕重相當;均等equal

與天地準,故能彌綸天地之道。 —— 《易·繫辭》幸少從女言,得厚息,略相準。 —— 《聊齋志異》

名词

1.古代測量水平的儀器level

凖者,所以揆平取正也。 —— 《漢書·律曆志上》

準平(測量平面的儀器)

2.標準;法則standard; rule

禮者,節之凖也。 —— 《荀子·致士》

準式,準格(標準,準則);準限(標準)

3.箭靶,靶子。通“target

我有平肩輿,前途猶準的。 —— 杜甫《鄭典設自施州歸》

準的(箭靶;標準;準則);準執(箭靶);準鵠(即正鵠。箭靶。引申爲目標);準式(標準;楷模);準格(猶言標準、規格)

4.鼻子nose

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,長揖山東隆準公。 —— 李白《樑甫吟》

5.姓。

1.料想;打算 expect

準擬(料想;打算);準承(料想;打算)

2.仿效,效法follow

始都樂壽,號 金城宮,備百官,準 開皇故事。 —— 《新唐書》

準遵(遵循;依照);準據(依據);準擬(遵循;模仿)

3.瞄準aim at

修脛者使之跖钁,強脊者使之負土,眇者使之準,傴者使之塗,各有所宜。 —— 《淮南子》

準度(測量,衡量);準裁(衡量,裁定);準量(計量;估量)

4.測量,度量measure

軾始至 穎,遣吏以水平準之, 淮之漲水高於 新溝幾一丈。 —— 《宋史》

5.揣測,揣度conjecture

仁君處位而不安,大夫隱道而不言,羣臣準上意而懷當。 —— 《淮南子》

6.按照,依照according to

若體規畫圓,準方作矩,終爲人之臣僕,烏尚得謂之詩哉。 —— 《答章秀才論詩書》

準式(依照準則或樣式);準律(依照法律);準據(依據)

準字的翻译

折叠展开
  1. rule, guideline, standard
  2. j-m etw. erlauben, j-m etw. gestatten (V)​, genau, exakt , Nase (S, Bio)
  3. exact, précis, sûrement, à coup sûr, certainement, autoriser, permettre, critère, standard, norme, conformément à

準的国语辞典解释

折叠展开

zhǔnㄓㄨㄣˇ

详细解释

1.平。

《说文解字•水部》:“准,平也。”清•段玉裁•注:“谓水之平也。天下莫平于水。”

2.将来的、即将成为的。

准新娘、准女婿、准博士。

3.可作为法则的。

准则。

1.正确、精确。

瞄准目标、猜得准。

2.一定、肯定。

到时他准会来的!

1.取法、仿效。

《文选•左思•咏史诗八首之一》:“著论准过秦,作赋拟子虚。”《新唐书•卷八五•窦建德传》:“始都乐寿,号金城宫,备百官,准开皇故事。”

2.预备。

准备。

3.测量、衡量。

《宋史•卷三三八•苏轼传》:“轼始至颍,遣吏以水平准之,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。”

4.依照、比照。多用于文书中。如:“准用”。也作“”。

1.古代测量水平的器具。

《汉书•卷二一•律历志上》:“准者,所以揆平取正也。”

2.法度、法则。

《汉书•卷六五•东方朔传》:“以道德为丽,以仁义为准。”

标准。

3.箭靶、射的。

准的。

4.鼻子。

《史记•卷八•高祖本纪》:“高祖为人,隆准而龙颜。”清•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•卷五•滦阳消夏录五》:“所蓄犬,忽人立怒号,两爪抱持啮妇面,裂其鼻准,并盲其一目。”

注: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

準的两岸词典解释

折叠展开

zhǔnㄓㄨㄣˇ

详细解释

1.标准。

准星、准绳、以此为准、做事没个准儿。

2.预备。

准备。

3.确定不变。

说准了,别再变了!。

4.保准;一定。

今晚他准能来、这盘棋准输。

5.准确;正确无误。

学校的钟很准、瞄准、放之四海而皆准。

6.标准上接近,可以当成某事物看待的。

准博士、陆⃝准高速。

7.介词。引进依循的对象,相当于“按照”、“依据”。

准此执行。

8.〈书〉同意;许可。

9.〈书〉检测水平面的仪器。今作“水准器”。

10.姓。

注: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