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ㄊㄜˋ

牛部共10画左右结构U+7279CJK 基本汉字
汉语字典

牛部

10画

6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TRFF 86 、 CFFY 98

HQGDI

MBBD

24541

3676

4456

U+7279

3121121124 撇、横、竖、提、横、竖、横、横、竖钩、点

𤙫 𤙰 𤛀

特字概述

折叠展开

〔特〕字拼音是tè,部首是牛,总笔画是10画。

〔特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牛、寺”或“牜、寺”,五行属火。

〔特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牛,寺声。本义是雄性的牛马。

〔特〕字仓颉码是HQGDI,五笔是TRFF86,CFFY98,四角号码是24541,郑码是MBBD,中文电码是3676,区位码是4456

〔特〕字的UNICODE是U+7279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9305,UTF-32:00007279,UTF-8:E7 89 B9。

〔特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1938,属常用字

〔特〕字异体字是𤙫𤙰𤛀

特的笔顺

折叠展开
Loading...

特的意思

折叠展开

ㄊㄜˋ

基本解释

不平常的,超出一般的。~殊。~色。~产。~权。~性。~征。~需。~技。~务。~区。~价。~例。~效。

单,单一。~为( wèi )。~设。~地。~惠。~辑。~使。~赦。~约。

只,但。不~如此。“相如度秦王~以诈佯为予赵城,实不可得”。

三岁的兽,一说四岁的兽:“不狩不猎,胡瞻尔庭有悬~兮!”

公牛,亦用以借指公马和雄性的牲畜。

配偶,匹配:“不因旧姻,求尔新~”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从牛,寺声。本义:雄性的牛马。

2.同本义bull

特,朴特,牛父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凡马,特居四之一。 —— 《周礼·夏官·校人》特,牡牛也。 —— 《玉篇》

特处士(赋予公牛以处士头衔);特牛(一头公牛)

3.泛指牛ox

高辛氏人家生一犬,初如小特。 —— 樊绰《蛮书》

4.三岁兽three-year old beast

胡瞻尔庭有县特兮? —— 《诗·魏风·伐檀》

5.敌特;特务 spy

反特;特工

形容词

1.独特,特异;突出;特别special; particular; out of the ordinary

士之特立独行,适于义而已。 —— 韩愈《伯夷颂》何其无特操与? —— 《庄子·齐物论》然后知是山之特立,不与培塿为类。 —— 柳宗元《始得西山宴游记》臣超区区,特蒙神灵。 —— 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

特达(特别通晓事理);特支(特别支出。源于宋时朝廷发给军士的特别赏赐);特等;特旨(特诏;帝王的特别诏令);特命(特别命令);特绝(卓绝);特表(非凡的仪表)

2.single-handed; by oneself 。如:特操(独立的操守);特识(独立的见解);特笔(独特的笔法);特见(独特的见解);特士(有独特志向、操行的人物)

副词

只,仅,不过only

特以诈佯为。 —— 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特示故人。 —— 明· 崔铣《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特自皇古迄今。 —— [英]赫胥黎著、 严复译《天演论》特为变至微。

特字的翻译

折叠展开
  1. special, unique, distinguished
  2. besonders, besonderer , speziell, extra, besonders, sehr (Adv)​, Te (Eig, Fam)
  3. spécial, unique, distingué, en particulier, Insolite, très, agent secret, très, fort, spécial, particulier

特的国语辞典解释

折叠展开

ㄊㄜˋ

详细解释

1.与众不同的、超出一般的。

独特、特等、奇特。

2.雄性的。

特牛、特牲。

1.特别。

《文选•李密•陈情表》:“况臣孤苦,特为尤甚!”

特地、特意。

2.只、但。

不特、非特。

1.配偶。

《诗经•鄘风•柏舟》:“髧彼两髦,实维我特。”

2.特务。

匪特、敌特。

注: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

特的两岸词典解释

折叠展开

ㄊㄜˋ

详细解释

1.不同于一般的;不寻常的。

独特、特区、特价、奇特。

2.特地;特意。

特此通知、特制定本办法。

3.〈口〉非常;格外。

特坏、特便宜、模样特俊。

4.指特务。

匪特、敌特。

5.〈书〉单个的;单独。

特舟(单只的船)。

6.〈书〉只;仅仅。

不特、非特、此特匹夫之勇耳。

7.量词。特克斯的简称。纺织业用于计算纤维线密度。1千公尺纺织用的纤维,品质为多少克,它的线密度就是多少特。

8.姓。

注: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