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diān ㄉㄧㄢ

頁部共19画左右结构U+985BCJK 基本汉字
汉语字典

頁部

19画

10画

左右结构

FHWM

JCMBC

EDOG

41886

U+985B

1225111134132511134 横、竖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横、撇、点、横、撇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撇、点

𠑘 𠖩 𠤎 𠫉 𡬅

顛字概述

折叠展开

〔顛〕字拼音是diān,部首是頁,总笔画是19画。

〔顛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真、頁”。

〔顛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頁( xié ),真聲。本义是頭頂。

〔顛〕字仓颉码是JCMBC,五笔是FHWM,四角号码是41886,郑码是EDOG

〔顛〕字的UNICODE是U+985B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9003,UTF-32:0000985b,UTF-8:E9 A1 9B。

〔顛〕字异体字是𠑘𠖩𠤎𠫉𡬅

顛的笔顺

折叠展开
Loading...

顛的意思

折叠展开

1diānㄉㄧㄢ

基本解释

头顶。《墨子•脩身》:“華髮隳顛。”

泛指物体顶部。《史記•孝武本紀》:“東上泰山,山之草木葉未生,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顛。”又指马的额头。《詩•秦風•車鄰》:“有車鄰鄰,有馬白顛。”

本,始。晋陸機《文賦》:“如失機而後會,恆操末以續顛。”

下。漢揚雄《太玄•疑》:“顛疑遇幹,客,三歲不射。”

坠落;殒落。《左傳•隱公十一年》:“子都自下射之,顛。”

通“”。倒仆。《易•鼎》:“鼎顛趾,利出否。”

颠倒;倒置。《詩•齊風•東方未明》:“東方未明,顛倒衣裳,顛之倒之,自公召之。”

颠簸。《紅樓夢》第七十八回:“騎馬顛了,骨頭痛。”

通“瘨(癲)”。疯,狂。《書•盤庚中》:“乃有不吉不迪,顛越不恭,暫遇姦究。”

古县名。指滇池县,西汉置。治所在今云南省晋宁县东。两汉为益州郡治所。后作“”。南朝梁废。《文選•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》:“巴渝宋蔡,淮南干遮,文成顛歌。”

姓。《廣韻•先韻》:“顛,姓。”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聲。从頁( xié ),真聲。本義:頭頂。

2.同本義crown of the head

顛,頂也。 —— 《說文》班序顛毛。 —— 《國語·齊語》誨於華顛胡老。 —— 《後漢書·蔡邕傳》

顛毛(頭髮);顛頂(頭頂);顛童(形容老人頭髮稀少)

3.泛指物體的頂部top

顛日(天日,天空的太陽);顛杪(頂端末梢);顛委(指水的上源和下游)

4.馬的額頭front of the horse

有車鄰鄰,有馬白顛。 —— 《詩·秦風·車鄰》

5.本,始origin

聊書其顛委以爲之記。 —— 清· 王士禎《西城別墅記》

6.古縣名 Dian county。指滇池縣,西漢置。治所在今雲南省晉寧縣東。兩漢爲益州郡治所。

7.姓。

1.「顛」假借爲「蹎」。仆倒,倒下fall forward

人亦有言,顛沛之揭。 —— 《詩·大雅·蕩》顛越不恭。 —— 《書·盤庚中》造次必如是,顛沛必於是。 —— 《論語·里仁》危而不持,顛而不扶。 —— 《論語·季氏》杜回躓而顛。 —— 《左傳·宣公十五年》

顛躓(被東西絆倒。比喻坎坷不順利);顛不刺(顛倒;風流);顛頭播腦(搖頭晃腦。形容得意的樣子)

2.跑,跳起來跑 go away

對不起,我得顛兒了

3.上下倒置upside down

顛之倒之。 —— 《詩·齊風·東方未明》

顛蹶(顛倒失次);顛錯(顛倒錯亂);顛趾(顛倒失所)

4.隕墜,覆亡 fall

顛隕(墜落);顛殞(死亡,覆滅);顛墜(墜落,隕落);顛躋(墜落);顛越(隕落,墜下)

5.顛簸 jolt; bump

車顛得厲害;顛動(抖動)

6.weigh in the hand

顛奪(反覆斟酌);顛算(反覆盤算)

形容词

1.狼狽困頓 in a difficult position

顛連(困苦不堪);顛沛(動盪;困苦);顛險(挫折,磨難)

2.瘋狂,發瘋,發狂。通「癲」demented

聞客語聲知貴賤,持花歌詠似狂顛。 —— 唐· 張籍《羅道士》

顛狂(木指精神失常,引申爲放蕩不羈);顛劣(顛狂頑劣)

2diánㄉㄧㄢˊ

基本解释

〔顛顛〕忧思貌。也单用作“”。”《禮記•玉藻》:“喪客纍纍,色容顛顛。”

通“”。充满。《禮記•玉藻》:“頭頸必中,山立時行,盛氣顛實揚休。”

3diànㄉㄧㄢˋ

基本解释

同“”。古代冠冕的玉饰,自两侧垂于耳旁,用来塞耳,故又名“充耳”。《集霰韻》:“瑱,《説文》:‘以玉充耳。’或从頁。”

顛字的翻译

折叠展开
  1. top, peak, summit; upset
  2. ballotter, cahoter, sommet, cime

顛的国语辞典解释

折叠展开

diānㄉㄧㄢ

详细解释

1.头顶。

《墨子•修身》:“华发隳颠,而犹弗舍者,其唯圣人乎?”清•孙诒让•闲诂:“隳颠,即秃顶。”

2.最高的地方、顶端。

山颠、树颠、塔颠。

3.额头。

《诗经•秦风•车邻》:“有车邻邻,有马白颠。”

4.根本。

《文选•陆机•文赋》:“如失机而后会,恒操末以续颠。”

5.姓。如春秋时晋国有颠颉。

1.震荡、摇动。

这条山路崎岖不平,车子颠得很厉害。

2.跌落、坠落。

《论语•季氏》:“危而不持,颠而不扶,则将焉用彼相矣。”《汉书•卷二七•五行志中之上》:“自上下者为崩,厥应泰山之石颠而下。”

3.倒置。

《诗经•齐风•东方未明》:“东方未明,颠倒衣裳,颠之倒之,自公召之。”汉•刘向〈九叹•愍命〉:“今反表以为里兮,颠裳以为衣。”

4.发狂。

宋•苏轼〈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〉诗:“无功暴得喜欲颠,神人戏汝真可怜。”

5.大吵大闹。

《二刻拍案惊奇•卷二○》:“巢氏倚了病势,要死要活的颠了一场。”

注: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

顛的两岸词典解释

折叠展开

diānㄉㄧㄢ

详细解释

1.头顶。

华颠。

2.泛指物体的顶端。

山颠、塔颠、树颠。

3.跌落;扑倒。

颠覆、颠坠、颠扑不破。

4.位置倒置;错乱。

颠倒是非、颠三倒四、颠来倒去。

5.颠簸。

颠沛流离、这车颠得很厉害、山路崎岖,坐在车上一颠一颠的。

6.〈口〉一跳一跳地跑。

跑跑颠颠、一路连跑带颠。

7.姓。

注: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

含顛字的成语

折叠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