ěrrǎn

耳濡目染

拼音 ěr rú mù rǎn 怎么读

注音 ㄦˇ ㄖㄨˊ ㄇㄨˋ ㄖㄢˇ

感情 中性成语

近义词 潜移默化   耳闻目睹   耳熟能详

耳濡目染的意思

折叠展开

濡:音如;沾湿;染:沾染。
耳朵经常听到;眼睛经常看到;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。

出处唐・韩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》:“目濡耳染,不学以能。”

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不知不觉地改变。

例子她完全没有读过书,但她单凭耳濡目染,也认得一些字,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。(郭沫若《少年时代 我的童年》)

正音”,读作“rǔ”,不能读作“xū”。

辨形”,不能写作“”。

辨析耳濡目染”和“耳闻目睹”都有耳朵听见眼睛看见的意思。不同在于“耳濡目染”强调经常听到看到;并不知不觉受到深刻影响;“耳闻目睹”强调亲自听到看到;受没受到影响不管。

耳濡目染的详细解释

折叠展开

【释义】

“耳濡目染”之“”,典源作“”。“”义同“”。濡,习染、感染。“耳濡目染”指经常听到、看到而深受影响。语本唐・韩愈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〉。△“潜移默化

【典源】

唐・韩愈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〉(据《全唐文・卷五六三・韩愈》引)

公讳启,字某,河南人。其大王父融,王父琯,仍父子为宰相。融相天后,事远不大传。琯相元宗、肃宗,处艰难中,与道进退,薨赠太尉,流声于兹。父乘,仕至秘书少监,赠太子詹事。公胚胎前光,生长食息,不离典训之内。目[2]耳染,不学以能。始为[3][4],尚少,人吏迎观望见,咸曰:“真[5]家子孙也。”[6],转[7][8]。益自饰理,同官[9]

注解

[1]胚胎前光︰指生命孕育时,已受荫前人之光。

[2]擩:音,习染、感染。

[3]凤翔府:地约当今陕西省凤翔县。为周王畿地,汉时为右扶风,北魏时置岐州,唐改为凤翔府,后世因之,民国始废。

[4]参军:东汉始置,掌参谋军务。至隋唐时兼为郡官。

[5]房太尉:此指房启的祖父房琯。太尉,掌管军事。秦以太尉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,汉初沿袭旧制,后改称为大司马,东汉时,仍称太尉。后世多沿置,但一般为加官而无实权,至明始废。

[6]不敢弄以事:不敢夸耀自己的本事。

[7]同州:地约在今陕西省大荔县,北魏时置华州,西魏时改为同州,后世沿置,至民国始废。

[8]澄城丞:澄城县官。澄城,地约在今陕西省境内,北魏始置县,后世沿置,清时属同州府。丞,古代辅佐帝王或正官的官吏。

[9]惮伏:畏惧服从。惮,音dàn

【典故】

“耳濡目染”原作“目擩耳染”。唐代时,虔州长史房启因病去世,文学家韩愈为他撰写墓志铭,讲述他生前的种种事迹。房启的身世显赫,曾祖父与祖父都做过宰相,父亲也担任过秘书少监等职务。韩愈说他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,受到父祖辈的影响,听熟了、看惯了应有的做人处世态度,而养成高尚的品行与才能。后来“耳濡目染”这句成语就从原文的“目擩()耳染”演变而出,形容经常听到、看到而深受影响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宋・魏了翁〈知嘉定府宋军墓志铭〉:“信知师道之有益于人,如王谢家子弟,耳濡目染,气质随改。”
  • 02.宋・宋祁〈南阳郡君李氏墓志铭〉:“家人嗃厉之法,女功织纴之事,耳濡目染,有如天成。”
  • 03.宋・朱熹〈与汪尚书书〉:“明公未为政于天下,而天下之士已知明公之心。争诵其书,以求速化。耳濡目染,以陷溺其良心而不自知。”
  • 04.清・王士禛〈芝廛集序〉:“先生幼闻过庭之训,耳濡目染,无非教也。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经常听到、看到而深受影响。

类别用在“教育感化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大人都不学好,小孩每天耳濡目染,怎么不变坏?

因为母亲是音乐家,她从小耳濡目染,所以音乐底子不错。

近朱则赤,近墨则黑,为人父母得小心孩子耳濡目染变坏了。

他从小耳濡目染做生意的种种,非常清楚商场的机诈与无情。

因为家里开的是棋社,从小耳濡目染,自然对下棋有点心得。

因为我的室友都是学德文的,耳濡目染之下,我也会说几句德国话。

从小就生长在这样的环境,耳濡目染的结果,使他受到颇为深远的影响。

我想到巴黎去长住,就是希望沉浸在艺术的国度中,耳濡目染,找到灵感。

也许是耳濡目染的关系,相处久了,我竟发现自己的价值观深受他的影响。

我要把小孩送离这纷扰的环境,免得他耳濡目染,误以为世界就是这么丑陋。

【辨识】

同义“耳濡目染”及“潜移默化”都有受到影响而产生变化的意思。

异义“耳濡目染”侧重于环境的影响,可以是正面的,也可以是负面的;“潜移默化”可以是环境,也可以是人的影响,多用于好的方面。

形音濡,音。习染、感染。不可写作“”。

例句
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例句
大人都不学好,小孩每天耳濡目染,怎能不变坏?
我们应该多读书,因为一本好的作品对人的思想具有潜移默化的功效。

耳濡目染的翻译

折叠展开
  1. be influenced by what one constantly sees and hears
  2. 見よう聞きようで自然(しぜん)と覚(おぼ)える

耳濡目染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ěr), 耳部,共6画

①.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(通称“耳朵”)。 如: 耳背(bèi)。耳垂。耳鬓厮磨(mó)。耳穴。耳聪目明。耳濡目染。

②. 像耳朵的东西。 如: 木耳。银耳。

③.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。 如: 耳房。鼎耳。

④. 听说。 如: 耳闻。耳软。耳顺(指年至六十,听到别人的话,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,后指人六十岁)。

⑤. 文言助词,而已,罢了。 如: 想当然耳。

⑥. 文言语气词(大致同“矣”)。 如: “且壮士不死则已,死即举大名耳”。

读音(rú), 水部,共17画

①. 沾湿,润泽。 如: 濡笔。濡湿。濡染。耳濡目染。相濡以沫(“沫”,唾沫,喻同处困境,以微薄之力相互救助)。

②. 停留,迟滞。 如: 濡滞。

③. 含忍。 如: 濡忍。

读音(mù), 目部,共5画

①. 眼睛。 如: 目光。醒目。历历在目。目指气使(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,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。亦作“颐指气使”)。

②. 看,视。 如: 目语。目论(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)。

③. 想要达到的地点、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。 如: 目的(dì)(亦指箭靶的中心)。

④.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。 如: 条目。纲举目张。

⑤. 名称。 如: 数目。巧立名目。

⑥. 标题。 如: 目录。

⑦.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,在“纲”以下,“科”以上。 如: 鸟纲中有雁形目和鸡形目。

⑧. 孔眼。 如: 网目。

⑨. 指为首的人。 如: 头目。

读音(rǎn), 木部,共9画

①. 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。 如: 染料。染色。染坊。染缸。印染。

②. 感受疾病或沾上坏习惯或接触到什么。 如: 染病。感染。传染。沾染。一尘不染。

耳濡目染成语组词

折叠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