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ǎnkǒu

掩口葫芦

拼音 yǎn kǒu hú lú 怎么读

注音 ㄧㄢˇ ㄎㄡˇ ㄏㄨˊ ㄌㄨˊ

繁体 掩口葫蘆

感情 中性成语

近义词 掩口胡卢

掩口葫芦的意思

折叠展开

捂着嘴笑。

出处《后汉书・应劭传》:“昔郑人以乾鼠为璞,鬻之于周;宋愚夫亦宝燕石,缇十重。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,斯文之族,无乃类旃。”

用法作谓语;指暗笑。

例子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16章:“我还不免掩口葫芦,想不到我竟然闹了这么一场笑话。”

掩口葫芦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yǎn), 手部,共11画

①. 遮蔽,遮盖。 如: 掩护。掩体。掩饰。掩映。掩盖。掩蔽。掩埋。掩人耳目。瑕不掩瑜。藏瑕掩疵。

②. 关,合。 如: 掩闭。掩门。掩卷。

③. 门、窗、箱柜等关合时夹住了东西。 如: 掩了手。

④. 乘人不备而袭击或捉拿。 如: 掩杀。掩击。掩袭。

读音(kǒu), 口部,共3画

①.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(亦称“嘴”)。 如: 口腔。口才。口齿。口若悬河。

②.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。 如: 瓶子口。

③. 出入通过的地方。 如: 门口。港口。

④.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(多用作地名)。 如: 古北口。喜峰口。

⑤. 破裂的地方。 如: 口子。

读音(hú), 艸部,共12画

①. 〔~芦〕a.一年生草本植物,果实像大小两个球连在一起,可以盛酒或供观赏;b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

②. 大蒜的别称。

读音(lú), 艸部,共7画

①. 〔~苇〕多年生草本植物,多生于水边,茎中空,茎可编席,亦可造纸。简称“芦”,如“~花”、“~根”、“~笛”、“~席”、“~荡”;亦简称“苇”,如“~丛”、“~塘”、“~箔”、“~荡”。

②. 姓。

掩口葫芦成语组词

折叠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