辞色俱厉

拼音 cí sè jù lì 怎么读

注音 ㄘˊ ㄙㄜˋ ㄐㄩˋ ㄌㄧˋ

繁体 辭色俱厲

近义词 声色俱厉

辞色俱厉的详细解释

折叠展开

【释义】

犹“声色俱厉”。见“声色俱厉”条。

【典故】

此处所列为“声色俱厉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“声色俱厉”一语,普遍出现在晋和六朝的文献,例如裴启《语林》、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》、《晋书・卷六・明帝纪》等。在较早的《语林》中提到一段故事:晋时石崇与王恺斗富,用尽了华美的东西来装饰车马服饰。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,经常帮助王恺,给他一些珍宝。有一次,晋武帝把一枝高二尺左右的珊瑚赏赐给王恺,这珊瑚树枝条茂盛,世上很少有能与它媲美的。王恺把它拿给石崇看。石崇用铁如意敲它,随手就打碎了。王恺非常惋惜,声音脸色都非常严厉。石崇说:“不值得遗憾。”就叫手下把自己的珊瑚拿来,高达三尺、四尺,光彩夺目,总共有六十多枚。王恺看了神情显得迷惘,一付若有所失的样子。后来“声色俱厉”演变为成语,被用来指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大宋宣和遗事・利集》:“顷之,使者辞色俱厉,不拜而退。”
  • 02.明・焦竑《玉堂丛语・卷五・长厚》:“王公翱于权豪势要有所嘱,毅然拒之,辞色俱厉。”

辞色俱厉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cí), 辛部,共13画

①. 告别。 如: 告辞。辞诀。辞行。辞世。辞别。

②. 不接受,请求离去。 如: 辞职。辞呈。

③. 躲避,推托。 如: 不辞辛苦。辞让。辞谢。推辞。

④. 解雇。 如: 辞退。

⑤. 同“词”。

⑥. 优美的语言。 如: 辞藻。修辞。

⑦. 讲话;告诉。 如: “请辞于军”。

⑧. 文体的一种。 如: 辞赋。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。

读音(sè), 色部,共6画

①. 由物体发射、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。 如: 颜色。色彩。色相(xiàng )。色调(diào )。

②.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、样子。 如: 脸色。气色。色厉内荏。

③. 情景,景象。 如: 行色匆匆。景色宜人。

④. 种类。 如: 各色用品。

⑤. 品质,质量。 如: 音色。成色。足色纹银。

⑥. 妇女美貌。 如: 姿色。色艺。

⑦. 情欲。 如: 色情。好(hào)色。

读音(jù), 人部,共10画

①. 全,都。 如: 百废俱兴。声色俱厉。

②. 一起;在一起。 如: 俱乐部。君与俱来。

读音(lì), 厂部,共5画

①. 严格。 如: 厉禁(➊列队警戒;➋严厉的禁令)。厉行(xíng )节约。

②. 严肃。 如: 严厉。声色俱厉。

③. 凶猛。 如: 厉害。雷厉风行。色厉内荏。

④. 磨,使锋利。 如: 厉兵秣马。再接再厉。

⑤. 古同“疠”、“癞”,恶疮。

⑥. 姓。

辞色俱厉成语组词

折叠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