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únquèzhīluàn

鹑鹊之乱

拼音 chún què zhī luàn 怎么读

注音 ㄔㄨㄣˊ ㄑㄩㄝˋ ㄓ ㄌㄨㄢˋ

繁体 鶉鵲之亂

感情 贬义成语

鹑鹊之乱的意思

折叠展开

鹑:鹌鹑;鹊:喜鹊。
鹌鹑与喜鹊的乱交。指亲人之间的乱伦。

出处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70回:“那夜,武三思候父母睡着,悄悄挨进媚娘房中,成了鹑鹊之乱。”

用法作宾语;指乱伦。

鹑鹊之乱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chún), 鸟部,共13画

㈠ 鹑 [ chún ]

①. 鸟名。古称羽毛无斑者为鹌,有斑者为鹑,后混称鹌鹑。《廣韻•諄韻》:“鶉,䳺鶉也。”

②. 传说中的赤凤。《埤雅》引《禽經》:“青鳳謂之鶡,赤鳳謂之鶉。”

③. 星宿名。南方朱鸟七宿的总称。《左傳•僖公五年》:“鶉之賁賁,天策淳淳。”

④. 鹑衣的简称。比喻破烂的衣服。《荀子•大略》:“子夏家貧,衣若縣鶉。”

⑤. 通“醇”。纯美。《法言•寡見》:“春木之芚兮,援我手之鶉兮。”

㈡ 鹑 [ tuán ]

①. 同“鷻”。即雕。《詩•小雅•四月》:“匪鶉匪鳶,翰飛戾天。”

读音(què), 鸟部,共13画

①. 指喜鹊鸟。民间传说听见它叫将有喜事来临。简称“鹊”,如“~报”(指喜鹊报喜),“~起”(喻兴起,崛起),“~桥”。

读音(zhī), 丿部,共3画

①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 如: 赤子之心。

②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 如: 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
③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。 如: 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
④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 如: 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
⑤. 代词,这,那。 如: 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
⑥. 虚用,无所指。 如: 久而久之。

⑦. 往,到。 如: 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
读音(luàn), 乙部,共7画

①. 没有秩序。 如: 乱套。紊乱。凌乱。

②. 社会动荡,战争,武装骚扰。 如: 乱世。政乱。平乱。乱邦不居。

③. 混淆。 如: 乱伦。败常乱俗。

④. 任意随便。 如: 乱吃。乱跑。

⑤. 男女关系不正当。 如: 淫乱。

⑥. 横渡。 如: 乱流。

⑦. 治理。 如: 乱臣。

⑧.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。 如: 乱曰。

鹑鹊之乱成语组词

折叠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