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áo

一毫不拔

拼音 yī háo bù bá 怎么读

注音 ㄧ ㄏㄠˊ ㄅㄨˋ ㄅㄚˊ

一毫不拔的意思

折叠展开

一根毫毛也不肯拔。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。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。

出处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:杨子取为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。

一毫不拔的详细解释

折叠展开

【释义】

犹“一毛不拔”。见“一毛不拔”条。

【典故】

此处所列为“一毛不拔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春秋战国时期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,许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学说主张,以期能对治理国政有所帮助。而战国时候,杨朱的贵己学说和墨子的兼爱学说恰巧形成强烈的对比,在《孟子》书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两人思想的差别。孟子说:“杨子主张为我,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打算,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样微小的东西而对天下有利,也不肯做。然而墨子的兼爱主张,却是一种平等之爱,纵使是磨秃了头顶,走破了脚后跟,只要是有利于天下的事,他便会奋不顾身的去做。”后来“一毛不拔”这句成语,就从原文中的“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”演变而出,比喻自私自利,不肯贡献出些微的力量。今亦用于形容人非常吝啬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宋・洪适《盘洲文集・卷二○・钱宗俊承信郎制》:“富者啬财,一豪(毫)不拔。”

一毫不拔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yī), 一部,共1画

①. 数名,最小的正整数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壹”代)。

②. 纯;专。 如: 专一。一心一意。

③. 全;满。 如: 一生。一地水。

④. 相同。 如: 一样。颜色不一。

⑤. 另外的。 如: 蟋蟀一名促织。

⑥. 表示动作短暂,或是一次,或具试探性。 如: 算一算。试一试。

⑦. 乃;竞。 如: 一至于此。

⑧. 部分联成整体。 如: 统一。整齐划一。

⑨. 或者。 如: 一胜一负。

⑩. 初次。 如: 一见如故。

⑪.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“7”。

读音(háo), 毛部,共11画

①. 细长而尖的毛。 如: 毫毛。毫发(fà)。毫末(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)。丝毫。

②. 指毛笔。 如: 挥毫。毫素。

③. 中国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绳。 如: 头毫。二毫。

④. 中国市制计量单位,十毫等于一厘(长度、地积、重量单位);一百平方毫等于一平方厘(面积单位)。

⑤. 方言,货币单位,角、毛。

⑥. 数量极少,一点儿(限用于否定式)。 如: 毫不费力。毫无二致。

⑦.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,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。 如: 毫米(公制长度单位,“米”的千分之一。)

读音(bù,fǒu), 一部,共4画

㈠ 不 [ bù ]

①. 副词。

②.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 如: 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
③.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。 如: 不,我不知道。

④. 用在句末表疑问。 如: 他现在身体好不?

㈡ 不 [ fǒu ]

①. 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

读音(bá), 手部,共8画

①. 抽,拉出,连根拽出。 如: 拔腿。拔草。拔牙。拔苗助长。

②. 夺取军事上的据点。 如: 连拔数城。

③. 吸出。 如: 拔毒。拔火罐儿。

④. 选取,提升。 如: 提拔。拔擢。

⑤. 超出,高出。 如: 海拔。挺拔。拔地(山、树、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)。拔尖儿。出类拔萃。

⑥.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。 如: 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拔一拔。

⑦. 改变。 如: 坚韧不拔。心志不可拔。

一毫不拔成语组词

折叠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