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énshí

人浮于食

拼音 rén fú yú shí 怎么读

注音 ㄖㄣˊ ㄈㄨˊ ㄩˊ ㄕˊ

繁体 人浮於食

感情 中性成语

近义词 人浮于事

反义词 人尽其才

人浮于食的意思

折叠展开

浮:超过,多余。
食:指俸禄。
原指人的才能超过所得的俸禄。后比喻人员太多超过了工作的需要。亦作“人浮于事”。

出处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坊记》:“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,宁使人浮于食。”
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人多事少。

人浮于食的详细解释

折叠展开

【释义】

人的才干超过所得的俸禄。见“人浮于事”条。

【典故】

此处所列为“人浮于事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“人浮于事”原作“人浮于食”。根据《礼记・坊记》中记载,孔子曾说:“君子能够推辞尊贵和富有,而安于卑贱和贫困的生活,这么一来祸乱就会减少。所以君子与其领取的俸禄超过个人的才干,宁愿使个人的才干超过所得的俸禄。”孔子说这段话的用意是期望人们能安于贫贱、不贪求富贵、以减少祸乱。后来“人浮于事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转而用于表示人多事少。“人浮于事”的书证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回:“他从前就在邳州衙门,如今在兄弟这里,人浮于事,实在用不开。”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礼记・坊记》:“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,宁使人浮于食。”(源)

人浮于食的翻译

折叠展开
  1. have more hands than needed(more men than work)

人浮于食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rén), 人部,共2画

①.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、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。 如: 人类。

②. 别人,他人。 如: “人为刀俎,我为鱼肉”。待人热诚。

③. 人的品质、性情、名誉。 如: 丢人,文如其人。

读音(fú), 水部,共10画

①. 漂在水面上,与“沉”相对。 如: 浮桥。浮力。浮标。浮萍。浮泛。浮沉。漂浮。浮光掠影。

②. 表面的。 如: 浮皮儿。浮土。浮雕。

③. 空虚,不切实。 如: 浮夸。浮华。

④. 不沉静,不沉着。 如: 轻浮。浮躁。

⑤. 暂时的。 如: 浮记。浮支。

⑥. 可移动的。 如: 浮财。浮荡。浮吊。浮动。

⑦. 超过,多余。 如: 人浮于事。

⑧. 呈现,涌现。 如: 浮现。浮想。

⑨. 中医指脉搏浮在肌肤表层。 如: 浮脉。

读音(yú), 二部,共3画

①. 介词(➊在,如“生~北京”;➋到,如“荣誉归~老师”;➌对,如“勤~学习”;➍向,如“出~自愿”;➎给,如“问道~盲”;➏自,从,如“取之~民”;➐表比较,如“重~泰山”;➑表被动,如“限~水平”)。

②. 后缀(➊在形容词后,如“疏~防范”;➋在动词后,如“属~未来)。

③. 姓。

读音(shí,sì,yì), 食部,共9画

㈠ 食 [ shí ]

①. 吃。 如: 食肉。食欲。

②. 吃的东西。 如: 食品。粮食。零食。丰衣足食。

③. 俸禄。 如: “君子谋道不谋食”。

④.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。 如: 日食。月食。

㈡ 食 [ sì ]

①. 拿东西给人吃。 如: 食母(乳母)。

㈢ 食 [ yì ]

①. 用于人名。 如: 郦食其(jī)(中国汉代人)。

人浮于食成语组词

折叠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