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ījiàn

一隙之见

拼音 yī xì zhī jiàn 怎么读

注音 ㄧ ㄒㄧˋ ㄓ ㄐㄧㄢˋ

繁体 一隙之見

近义词 一孔之见

一隙之见的详细解释

折叠展开

【释义】

即“一孔之见”。见“一孔之见”条。

【典故】

此处所列为“一孔之见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桓宽的《盐铁论》是一部讨论经济的书。讨论的内容包括:国家经济与外交政策的走向如何?盐、铁收归国营会不会造成“与民争利”的弊端?施政方针与治国理念该如何调整?《盐铁论》不只详细记载了当时的社会情况,更是西汉后期文学的一大突破。当时的政论文字受到谶纬之学的影响,变得迂腐呆板,毫无新意。《盐铁论》采用辩论的形式,以“文学”、“贤良”与“丞相”、“御史”两方互相诘难,有时用连绵详细的说理,有时针对对方理论的弱点进行批判,或用尖锐的语言攻击,或用生动的比喻突出论点,使得论点不断地深化,给人十分深刻的印象。在〈相刺〉篇中,桓宽便借大夫之口说道:“如果只通过一个小孔来看事物,就好像只通晓一个道理,而不知权衡整体,便以自己的无知来非议他人的论点,正如夏天的蝉不知道冬天的冰雪一样,而这也正是像孔子、孟子这样的圣人无法受到重用的真正原因啊!”后来“一孔之见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人的见识狭隘浅薄,无法通晓整体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清・钱谦益〈答唐训导论文书〉:“学弥觕而识弥下,若近年之谈诗者,苍蝇之鸣,作于蚯蚓之窍,遂欲以一隙之见,上下今古。”

一隙之见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yī), 一部,共1画

①. 数名,最小的正整数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壹”代)。

②. 纯;专。 如: 专一。一心一意。

③. 全;满。 如: 一生。一地水。

④. 相同。 如: 一样。颜色不一。

⑤. 另外的。 如: 蟋蟀一名促织。

⑥. 表示动作短暂,或是一次,或具试探性。 如: 算一算。试一试。

⑦. 乃;竞。 如: 一至于此。

⑧. 部分联成整体。 如: 统一。整齐划一。

⑨. 或者。 如: 一胜一负。

⑩. 初次。 如: 一见如故。

⑪.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“7”。

读音(xì), 阜部,共12画

①. 裂缝。 如: 隙罅(裂缝)。缝隙。隙大而墙坏。

②. 感情上的裂痕。 如: 隙嫌。有隙。仇隙。

③. 闲,空。 如: 隙地(空地)。农隙。

④. 机会,空子。 如: 乘隙。

⑤. 际,接近。 如: “北隙乌丸、夫馀”。

读音(zhī), 丿部,共3画

①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 如: 赤子之心。

②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 如: 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
③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。 如: 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
④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 如: 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
⑤. 代词,这,那。 如: 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
⑥. 虚用,无所指。 如: 久而久之。

⑦. 往,到。 如: 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
读音(jiàn,xiàn), 见部,共4画

㈠ 见 [ jiàn ]

①. 看到。 如: 看见。罕见。见微知著。见义勇为。见异思迁。

②. 接触,遇到。 如: 怕见风。见习。

③. 看得出,显得出。 如: 见效。相形见绌。

④. (文字等)出现在某处,可参考。 如: 见上。见下。

⑤. 会晤。 如: 会见。接见。

⑥. 对事物观察、认识、理解。 如: 见解。见地(见解)。见仁见智(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)。

⑦. 助词,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。 如: 见外。见教。见谅(原谅我)。见笑(被讥笑)。

㈡ 见 [ xiàn ]

①. 古同“现”,出现,显露。

②. 古同“现”,现存。

一隙之见成语组词

折叠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