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ínshíwéitiān

民以食为天

拼音 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怎么读

注音 ㄇㄧㄣˊ ㄧˇ ㄕˊ ㄨㄟˊ ㄊㄧㄢ

繁体 民以食爲天

感情 中性成语

近义词 国以粮为本

民以食为天的意思

折叠展开

天: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。
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。指民食的重要。

出处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郦食其传》:“王者以民为天,而民以食为天。”

用法复句式;作宾语、定语;指粮食的重要性。

例子国以民为本,民以食为天(董必武《挽沈骊英女士》)

故事 楚汉相争时期,刘邦与项羽在颖阳一带打仗,由于没有后援,刘邦准备放弃敖山粮仓,找谋士郦食其商量。郦食其认为称王要依赖百姓,百姓又依赖粮食。要想赢得战争,必须占据敖仓,才能稳住军心。刘邦赞同并奋勇作战取得了胜利。

民以食为天的详细解释

折叠展开

【释义】

人民以粮食为生存的根本。形容民食的重要。《汉书・卷四十三・郦食其传》:“王者以民为天,而民以食为天。”《东周列国志・第八十一回》:“臣闻『国以民为本,民以食为天。』今岁年谷歉收,粟米将贵,君可请贷于吴,以救民饥。”亦作“民以食为本”。

民以食为天的翻译

折叠展开
  1. Bread is the staff of life.

民以食为天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mín), 氏部,共5画

①.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。 如: 人民。民主。民国。民法。公民(在一国内有国籍,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)。国民(具有国籍的人)。

②. 指人或人群。 如: 居民。民族。

③. 劳动大众的,非官方的。 如: 民间。民歌。民谚。民风。民情。

④. 某族的人。 如: 汉民。回民。

⑤.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。 如: 农民。渔民。

⑥. 非军事的。 如: 民品。民航。

⑦. 同“苠”。

读音(yǐ), 人部,共4画

①. 用,拿,把,将。 如: 以一当十。以苦为乐。以身作则。以邻为壑。以讹传讹。以往鉴来。

②. 依然,顺,按照。 如: 以时启闭。物以类聚。

③. 因为。 如: 以人废言。勿以善小而不为。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

④. 在,于(指时日)。 如: “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,年四十七”。

⑤. 目的在于。 如: 以待时机。以儆效尤。

⑥. 文言连词,与“而”用法相同。 如: 梦寐以求。

⑦. 用在方位词前,表明时间、方位、方向或数量的界限。 如: 以前。以内。

⑧. 用在动词后,类似词的后缀。 如: 可以。得以。

⑨. 古同“已”,已经。

⑩. 太,甚。 如: 不以急乎?

⑪. 及,连及。 如: 富以其邻。

读音(shí,sì,yì), 食部,共9画

㈠ 食 [ shí ]

①. 吃。 如: 食肉。食欲。

②. 吃的东西。 如: 食品。粮食。零食。丰衣足食。

③. 俸禄。 如: “君子谋道不谋食”。

④.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。 如: 日食。月食。

㈡ 食 [ sì ]

①. 拿东西给人吃。 如: 食母(乳母)。

㈢ 食 [ yì ]

①. 用于人名。 如: 郦食其(jī)(中国汉代人)。

读音(wéi,wèi), 丶部,共4画

㈠ 为 [ wéi ]

①. 做,行,做事。 如: 为人。为时。为难。不为己甚(不做得太过分)。

②. 当做,认做。 如: 以为。认为。习以为常。

③. 变成。 如: 成为。

④. 是。 如: 十两为一斤。

⑤. 治理,处理。 如: 为政。

⑥. 被。 如: 为天下笑。

⑦. 表示强调。 如: 大为恼火。

⑧. 助词,表示反诘或感叹。 如: 敌未灭,何以家为?

⑨. 姓。

㈡ 为 [ wèi ]

①. 替,给。 如: 为民请命。为虎作伥。为国捐躯。

②. 表目的。 如: 为了。为何。

③. 对,向。 如: 不足为外人道。

④. 帮助,卫护。

读音(tiān), 大部,共4画

①.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。 如: 天空。天际。天罡(北斗星)。天渊(上天和深渊,喻差别大)。天马行空(喻气势豪放,不受拘束)。

②. 在上面。 如: 天头(书页上面的空白)。

③. 气候。 如: 天气。天冷。

④. 季节,时节。 如: 冬天。

⑤. 日,一昼夜,或专指昼间。 如: 今天。

⑥.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。 如: 天上。天宫。

⑦. 自然界。 如: 天堑。天时。天籁(自然界的声音,如风声、鸟声、流水声)。

⑧. 〔~干(gān)〕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,有“天干”和“地支”两类,天干共十字。 如: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,亦称“十干”。

⑨. 自然的、生成的。 如: 天然。天性。天职(应尽的职责)。天才(①卓绝的创造力、想象力,突出的聪明智慧;②有这种才能的人)。天伦之乐。